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教授每周二全天,周四、周六上午坐诊,每次限号,请提前致电4006018999详细查询号位情况以及预约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当我们回到办公室、进到车间、到田间劳作的时候,有多大风险会感染新冠病毒,如何防护? 2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科学试验初步验证,经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确定的传播途径,开放环境中,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几率极低。 ...[详细]
2020年的新春佳节,没有往常的热闹非凡,只有家家户户闭门不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即使困难重重也依旧迎难而上。疫情期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我防护,而许多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手术、化疗等原因,身体的免疫力较弱,继而在疫情当中,难免会成为易感人群。 那么,肿瘤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详细]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工作的地方都是与人合租,但时下正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时期,与人合租又该如何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措施呢?北京瑶医医院专家指出,与人合作做好七大防护可极大降低感染几率! 与人合租七大防护要点 1、观察室友情况: 在回到出租房后首先要确认好室友是否存在发热、咳嗽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详细]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各种谣言满天飞,甚至有人说大量喝水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阻止病毒进入呼吸道。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无论能不能预防病毒感染,喝水准没错,毕竟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喝水看似是一件简单又日常的事,其实当中的讲究可不少,如果喝水不注意,容易“毁健康”! 这些喝水的不良习惯,50%的人都有过 人体中...[详细]
气闷、头晕、心跳加速是病毒感染症状吗?病毒会影响人们大脑吗?在全民防范新冠病毒侵袭的时候,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加强机体免疫力? 新冠肺炎对神经系统的可能影响 大脑是我们的神经中枢。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进入脑的“屏障“存在,称为血脑屏障。正是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可以保证...[详细]
刚刚,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其中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明确提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 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强调了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细化了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增加了单靶标阳性病例的判定原则。其中明确提出&ld...[详细]
同样的病毒,有些人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有些人却发展成危重症——为什么? 答案藏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里。病毒进入肺部之前,要多次与免疫细胞短兵相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时,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到人体咽喉部后,可以进一步蔓延至气管及更细的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 不过,进入肺泡的每一步,病毒都会遭到免疫细胞的防...[详细]
很多人买完中药后都习惯带回家中自己煎煮。但很多人却都“只知其意不得其法”,导致中药中很多有效成分被白白浪费,致使药力大失!北京瑶医医院专家指出,中药煎煮看似简单但专业性却极强,除了常规浸泡外还需要根据药物的不用特性及功效合理选择煎煮时间及方法等! 煎煮中药时为什么要提前浸泡? 浸泡是中药煎煮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详细]
21日晚央视《新闻1+1》,白岩松特邀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研究员向妮娟解读最新疫情。 目前,新冠病毒处于第几代传染期?传染性下降了么? 向妮娟表示,根据早期的调查了解,对一些已知数据的分析,早期的时候,1个病人基本上能传播2到3个人,现在根据得到的对发病曲线的分析,可以说,目前为止,可能一个病人都传播不到一个病...[详细]
2020年3月5日10时57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惊蛰就是春天的地一声惊雷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希望疫情能在一片生机中“早日消除”!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反映自然生物在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