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教授每周二全天,周四、周六上午坐诊,每次限号,请提前致电4006018999详细查询号位情况以及预约
我们都知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普遍低下,而免疫力差的人群属于新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因此,肿瘤患者要尤其注意防护,在提高自身免疫力方面多加注意。良好的饮食是为机体提供能量的来源,是维护免疫力的基础。 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在饮食上,一是虽非必须营养丰富,但一定要营养均衡,每日能量摄入要充足。建议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详细]
疫情期间,消毒成了千家万户重视的事情,84消毒液、酒精等是比较常见的消毒用品,但你知道吗,消毒用品也要科学使用,使用不当反而会有损健康。 近日,卫健委发出安全提示: 1、各单位或家庭在储存酒精、84消毒液时,无论量多量少,切记不要二者混储,必须分开储存。 2、84消毒液和酒精不可混合使用,混合后可能产生剧毒气...[详细]
今日,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官方公布数据提示: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 死亡病例中,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老年人居多,既往病史中,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肝硬化等慢性基础病的比例很高。 为什么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详细]
老年人因免疫功能和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在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占比较高。 全国的病死率在疫情初期是2.3%,现在是2.1%,可以说略有下降。其中,死亡患者以男性为主,占三分之二,女性占三分之一,且以高龄为主,80%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75%以上是有一种或一种以...[详细]
发热、干咳、呼吸困难是大多数人对本次肺炎疫情的认识。 就在不久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中也指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没错,肺就是如此危险! 众所周知,肺是人体最重要的...[详细]
目前,疫情尚未结束,网上关于疫情最新动态的消息疯传,其中有不少说法却是有待求证的。小编整理了当下比较困扰大家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 1. 病毒潜伏期最长24天,在家隔离14天岂不是无效? 这只是一个误读。根据钟南山院士团队关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章,患者接触传染源时间以及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详细]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来势汹汹,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恐慌。但经过科研学者、医疗专家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国已治愈出院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多。同时,抗病毒新药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望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大家在欢喜之余也都存在着相同的顾虑,“康复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还会再次被感...[详细]
老人一旦感染上新冠肺炎,症状往往比较严重,而且还有治疗困难、愈后较差、死亡率高等特点。这与老年人一体多病、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差等因素有关。所以日常生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人感染的可能。 一、是要远离传染源:做到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不走亲访友,不使用身份不明的助老服务人员。 二、是要切...[详细]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场无硝烟的全民战争。毋庸置疑的是这场战争中必不可少的防护工具便是口罩。在这个一罩难求的时期,4招教你省口罩。 1、日常防护居家环境无需佩戴口罩,注意屋内适当通风; 2、日常出行只需佩戴一次性口罩,不必要一定佩戴N95口罩等这类高级别的防护用品;3、一般一次性口罩可正常使用4小时以上,如短暂出...[详细]
庚子鼠年来临之际,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迅猛之势,降临我国。这次疫情来势汹汹,蔓延迅速,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疫情悄然发生,发展又让人猝不及防。 刚刚接到金鼠报春请柬的人们,还没来得及赴约,疫情的不速之客已经登门。人们对它的认知,也从刚开始新闻媒体上报道的陌生词汇,变成了自己生活中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