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器官,喜欢一切按照规矩来,吃多少、怎么吃都是有讲究的。我们的一日三餐、作息心情都影响着胃功能,稍有不注意,就会让胃受伤。
全球胃肿瘤患者近一半是中国人
所谓“十胃九病”,说的是10个人里面9个都有胃病!同时,中国也是胃肿瘤的发病大国,全球胃肿瘤患者近一半是中国人。胃肿瘤成为国人肿瘤发病率前三甲的肿瘤。
胃炎到胃肿瘤只需4步
胃炎发展为胃肿瘤的过程仅仅需要四步。从胃炎到胃肿瘤,中间经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胃的黏膜发生了炎症(如胃部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疾病)——胃黏膜变薄、萎缩(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异常改变(如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出现单个肿瘤细胞,变成胃肿瘤病灶。
虽然从胃炎到胃肿瘤的过程是非常遥远与漫长的,而且临床上,患有胃炎的人患胃肿瘤的病例数量较少。但胃病患者也不能放松,认清胃部发生肿瘤变前的症状,才能更好地有效预防胃部肿瘤病变。
了解胃肿瘤每一步,防胃病,治胃病
1.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
医生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
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也就是说,这一步距离胃肿瘤还很远,无需惊慌。
2.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年纪大的人胃炎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萎缩性胃炎是胃肿瘤主要肿瘤前病变,但如果正确治疗、保护得好,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是不会恶变的。
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有些人甚至是没感觉的。所以,诊断还是要靠胃镜。
3.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肿瘤前病变,处理不好,就是胃肿瘤早期。当然,也不是所有肠上皮化生都会发展为胃肿瘤,只是胃病到这一步,是要加倍小心呵护了,及时治疗,还是可以避免发展成胃肿瘤的。
4.胃肿瘤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胃肿瘤就来了。但是胃肿瘤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导致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胃病患者注意:五个信号可提示胃肿瘤发生
1、上腹部疼痛
此为胃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常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
2、上腹部不适
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反复出现。
3、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4、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来医院检查。
5、乏力、消瘦及贫血
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肿瘤症状。病人常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
患有胃炎,该怎么办呢?
“病从口入”,不仅是胃肿瘤在吃上要讲究,其他消化道肿瘤症同样都要“管住嘴”。
1. 正常用药: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吃药来清除细菌,缓解症状。
2. 改正不良习惯:
除了吃药外,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比如三餐规律,定时吃早餐,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都可以减少胃部损伤,缓解胃不适。
3. 戒酒:
酒精会损伤胃黏膜,加重胃病,严重还会引起出血性胃炎。所以,戒酒是养胃护胃的重要一步。
4. 谨慎用药:
药物不止会伤肝,还会伤胃。如一些西药对肠胃刺激性比较大,服完后胃会特别不舒服,这时可以改变饭后服用。不要随意服用偏方、秘方,否则也会伤到胃。
5. 饮食规律:
不要吃过烫、过辣的食物,切忌狼吞虎咽。如果经常觉得胃胀,可以少吃多餐。
6. 注意饮食卫生:
饭前饭后洗手,减少外出用餐,就能大大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胃肿瘤虽然可怕,而且也经常发生,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束手无策。在日常生活避免致肿瘤因素,定期检查,还是仍然可以减免胃肿瘤发生在我们身上。生活中,这看上去简单的事项,希望引起大家的抗肿瘤意识,远离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