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ta的胃。
可前提是,ta的胃要好才行呐~
而不知从何时起,胃不好和早衰脱发一样,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标配”:
·早餐没吃,上午一到10点多胃就隐隐作痛;
·熬夜加班有点困,一杯咖啡下去,刚刚清醒一会儿,胃又开始造反了;
·这几个月饭后常觉得上腹胀痛,有时还恶心。最近胃胀痛加剧,大便变得稀稀拉拉的,好担心自己是不是胃肿瘤……
看到这,你是不是突然觉得胃一痛,然后默默立下flag:从今天开始养胃了!
且慢!事实上,很多流传的养胃好习惯,不仅不养胃,反而会伤胃,甚至成为胃肿瘤的“帮凶”!
你认为的养胃好习惯,其实很伤胃!
喝粥养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已经默认:只要不舒服,喝点粥就好。但粥真的这么万能吗? 关于粥,北京瑶医医院专家提醒说到:粥通常是用米面等煮成的流质食物,里面的蛋白含量很低,几乎没有脂肪,消化起来比较快,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确实能够给脾胃减轻负担。但这并不是说粥里的营养能够滋养胃,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喝粥。 “胃反酸人群喝粥,相当于是雪上加霜!”从胃的功能上讲,如果胃本身是健康的,长期总是吃特别好消化的粥、软饭,或者是磨得精细的面粉、煮得软烂的面条,胃消化食物的能力会退化、变差。偶尔喝一点粥时可以的,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适合长期喝粥。
红茶养胃
关于喝茶,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绿茶伤胃,红茶养胃”,有些人甚至认为胃不好的人应该多喝红茶。这样的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尤其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所以相对于不发酵的绿茶来说,对胃的刺激性要小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红茶有养胃的功能。所以“红茶养胃”的说法并不严谨。 另外,胃不好的人适合喝红茶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红茶中的咖啡因不利于控制胃酸,反而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
饼干养胃
市面上有很多自称“养胃”的饼干,有的还添加了猴头菇作为配料,说这样就有养胃功能。事实如何呢? 猴头菇确实有养胃功效,但饼干需要经过高温烤制,而猴头菇在这个高温脱水变性的干制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很大一部分营养物质,活性成分首当其冲。所以,养胃饼干中的养胃有效成分含量多少,可想而知。 苏打饼干因其添加了碱性苏打粉,碱性成分可以中和胃酸,又经过了发酵工艺比较好消化,常被推荐给胃病患者。 但是,虽然苏打饼干一般不加糖或少加糖,它们含有的油脂含量不一定低,从10%~30%不等,并不那么健康。作为加餐吃一点无妨,吃多了反而是负担,并没有养胃作用。
少食多餐
如果你的胃功能本身不太好,为了保证营养而选择少食多餐,那确实对胃来说是友好的。因为一次性进食太多,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而少食多餐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并不建议使用这个方法来养胃。为什么呢? 首先应该要知道,食物一进入胃里,就会促使胃蠕动和胃酸分泌增加,这本身对胃粘膜也是种刺激。如果少吃多餐,就意味着胃酸会多次分泌……你说,这到底是养胃还是损胃呢?
牛奶养胃
传统观念认为,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但研究表明,牛奶促进胃酸的作用,比其中和胃酸的效果更强。所以进行抗酸治疗的胃溃疡等疾病患者不适宜长期喝牛奶,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胃病急性期的患者也不建议喝牛奶,以免造成胃胀等不适。
睡前喝牛奶养胃的说法也是不对的。胃不好的人最好睡前不要进食,这样会刺激胃酸和胆汁的分泌,特别是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更是大忌。
说到这,瑶医专家还要提一句,很多人在养胃的观念上有个通病:认为治不如养。
胃不舒服了,宁愿在家里养胃“治本”,也不愿意去医院;认为胃病是个小问题,扛一扛也就过去了;甚至觉得去了医院,会把胃“治坏”。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种心理,小病拖成大病,早期拖成晚期……
从胃炎到胃肿瘤只需4步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过类似症状:吃饱后觉得胃里撑得慌,还“胃痛”;可能还会有恶心、容易打嗝;偶尔还会反酸等等胃部不适。不过这些症状只是暂时性的,不太严重,而且自行吃些胃药后,也马上缓解了,很多人不以为意。
胃病由轻到重分别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等,这些都属于胃病的范畴。
可从症状上做一些简单区分:
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怀疑胃炎;
上腹痛+周期性发作+餐后痛——怀疑胃溃疡;
上腹痛+疼痛不规律+体重减轻——警惕胃的恶性病变。
大部分症状是疼痛反酸(长期胃酸过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胀打嗝(胃动力不足引起)。
以上是最为常见的诊断公式,也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当然啦,每个人的感受程度不一样,有少部分胃溃疡甚至胃肿瘤的病人,没有明显反应。
研究显示,从胃病发展到胃肿瘤,只需要4个阶段:
• 非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肿瘤
所以一定要及时注意,当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确诊。不过如果日常生活中,预防工作都做好,大部分人是不会走上肿瘤病变这一步的!
所以,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预防重点:
1.健康饮食:避免重油重辣等刺激性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规律饮食:三餐规律,避免过饥过饱;
3.戒烟忌酒; 4.适当运动;
5.重中之重: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