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打个饱嗝,会给人带来酒足饭饱的“幸福感”;喝了刺激性饮料,有时会忍不住打个嗝,无须特殊处理不一会儿便会自然消失。在很多人看来,打嗝没有什么现实功能,只是一种生理反应,因此不会特别在意。
然而,如果一段时间总是打嗝,这恐怕就不是噎口馒头喝口水那么简单了。如果打嗝很顽固或持续时间长,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征兆,值得大家引起重视。
打嗝非小事
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由于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受刺激后收缩引起的。打嗝可分为嗳气和呃逆两种。嗳气的嗝声尾音较长,一般一次就打一个,而呃逆的嗝声短而促,往往是连着打好几个。
不管嗳气还是呃逆都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如果嗳气伴有烧心、反酸、胀痛、黑色的大便等,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需尽早去消化科就诊。呃逆常常突然发作,多因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多为功能性异常。 此外,打嗝还可能提示中枢神经出了问题。人体有个呃逆中枢,打不打嗝由它来控制。如果打嗝并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行动不稳、言语障碍、恶心、呕吐等现象,就要警惕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立即就诊。
打嗝竟传递这六种疾病信号
1、肠胃疾病
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都会导致打嗝,并可能还会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反酸、烧心等症状。平时肠胃不好又经常打嗝的人更要引起注意。
2、脑梗前兆
中风前,很多病人会出现不可抑制的、没有规律的、顽固性的呃逆。此类情况往往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刺激,脑神经出现反应,预示着脑干的一些神经核团可能正在发生缺血。 这种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让它停止的话,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脑干梗死。 不仅是打嗝,还会出现频繁呛咳、说话语速变慢、出现语言障碍、脸部肌肉不受控制等情况。 小贴士: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问题的独立危险分子,还与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50多种疾病相关。而叶酸能够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对于预防一系列心脑血管事件有好处。日常膳食中可以多吃菠菜、西红柿、胡萝卜等含叶酸的食物。
3、肾功能障碍
肾脏是排泄代谢废物的,肾功能变差会影响机体的整体代谢,引起膈肌和迷走神经的不
适,导致频繁打嗝。
另外往往还伴随着骨痛、呼吸气味异常和肌肉抽搐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出现也代表着肾病的恶化,需及时采取治疗手段。
4、肺炎
肺炎若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会使腹压增加,引起呃逆情况;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若使
用抗生素或者激素,如使用阿奇霉素后,也可能会引起膈骨痉挛而出现打嗝。
此类情况可以多喝水,若症状没有缓解,可以配合一些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5、脑肿瘤和头部外伤
脑肿瘤和头部外伤后刺激脑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膈神经痉挛也可引起顽固性打嗝。
6、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引起了长期的消化不良,导致肠道蠕动缓慢等或者是不断侵犯膈肌,刺激到了膈肌神经使其容易发生痉挛,从而导致连续打嗝。像胃肿瘤、食管肿瘤、贲门肿瘤等也会出现连续打嗝症状。
快速止嗝法
偶尔打嗝虽然不是病,但是不但自己难受,也会带来尴尬。今天,就教大家几招快速止嗝法:
1.深呼吸
进食时发生打嗝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2.屏气
如果深呼吸不管用,那么在深呼吸后屏住呼吸尽可能久,使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通过神经反射,抑制打嗝。注意: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3.掐手腕法
手腕处有一个止呕止嗝的内关穴(腕关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两拇指宽处)。按压时,掐住一只手的手腕,力量先轻后重,大约10秒钟左右即可。
4.提带脉
在口中含一口水,似咽非咽,快打嗝的时候,咽水的同时提一下带脉,效果非常好。 两臂内收,夹紧,肘尖直下与肚脐横线垂直交叉的位置,就是带脉穴。
5.食糖法
中医认为,打嗝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胃气上逆,膈肌痉挛引起的。白糖能补中缓急,有治疗胃气不和的功效。
取白糖50~100克,分2~4次放入口中含化,半小时内禁止摄入其他食物和水。但此法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6.惊吓法
人在受到惊吓时,迷走神经的活动会受到抑制,所以可以突然地拍打嗝者一下,或者突然让他们看某个地方。但该法不适用于心脏病患者。
另外,要防止打嗝,平时最好在吃上也要注意。别吃太快,别吃太多,打嗝实际是身体提醒你给它留出消化的时间;也尽量少吃辛辣,免得刺激肠胃。最后,少饮酒,酒不仅有刺激性,而且猛灌一口酒往往也是引发打嗝的“元凶”。当然,如果是疾病引起的打嗝,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