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说这个胃口好是一宝,吃嘛嘛香,但是有些人,这一吃完饭一打嗝容易反酸水。尽管很不舒服,但是始终不认为是一种病。如果你看了今天这篇文章后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危险信号,那么这个信号到什么时候就应该去治疗呢?我们今天来详细说一说。
胃酸反流的“秘密”
正常的饮食过程,是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然后通过食管到达胃部,食管和胃部作为身体中的两个重要部分,中间有一个叫做贲口的连接“开关”,也叫做食管下端括约肌。
一般来说,贲口是一个单向的“开关”,所以当食物进入胃部,正常的流程下,贲口应该自行闭合,阻止胃酸反向流入食管,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贲口失效,那么胃酸反流就出现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自己平时吃得太快、吃得太多时,也会胃酸反流,其实胃酸反流的形成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事关健康,也很值得详细了解!
三种疾病容易出现胃酸反流
生活中胃酸反流确实很容易被一些微小因素影响而产生,比如:吃饭太快、暴饮暴食、受到惊吓等等,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许多疾病也会引起长期的胃部疾病,和频繁的胃酸反流,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很难根治的慢性疾病,发病时会引起腹部疼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贲门癌
上面也提到了,贲门是食管和胃部的“管控装置”,一旦患上贲门癌,贲门失灵也就产生胃酸反流的现象。
脾痹
脾痹往往会让患者胸闷气短,在饮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胃酸反流,只是因为平时心胸疼痛的症状很容易忽略,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胃食管反流如果说它长期反流刺激食道,就有可能引起食道癌
偶尔的时候我们吃的不合适了,打个嗝可能就一口酸水上来了,这是偶尔的现象,这都属于正常,正常也可以有一点反酸。但是,如果要是反得比较多了,经常反酸了,甚至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了反酸,你表现可能就是烧心了。
有的时候是胸骨后疼痛、胸闷,这种情况下就是经常的反酸,但是你在没有意识下进行了,它这就是把这个粘膜给损伤了。损伤以后,本来我们的食管是一种鳞状的上皮,我们的胃是一个柱状上皮,这样的话经常的胃酸刺激以后,这鳞状上皮就被胃的这种柱状的上皮被取代了,这种现象的情况就属于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这属于癌前的一种状态。
胃酸反流的疾病中大概有10%到15%的病人,会出现巴雷特食管
而且一旦出现巴雷特食管以后,他癌变的机会就会明显增高了,变成腺癌。这种人癌变概率是多少呢?大概是正常人的30到60倍,所以说有巴雷特食管的病人,他的癌变率是比较高的。那么当日常生活中偶尔发生的“反酸水”变得频繁起来,它就变成了一种不可小觑的病,需要大家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