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康复是一门“终身”的课程,一不小心便陷入误区。你,是不是在想,如何才能慧眼识珠?你,是不是也会质问,怎么才能一举通关?
可你,真的能避开康复误区,成功闯关吗?
欢迎来到今天的“乳腺癌闯关秘籍”收割现场,领取属于你的通关秘籍吧。
正确认知
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整个乳腺癌的治疗手段相当成熟。尽管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但它的预后生存却不差,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当做“慢性病”来对待。
医患互信
广大患者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共同营造和谐的互相信任、相互依托的紧密联系,这对患者是非常有好处的。
确实,在如今媒体信息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任何一点医患小矛盾都可能发酵成大问题,尤其是癌症患者,医患互信更是尤为重要。没有哪一位医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平安健康,我们能做的就是去相信自己的主治医生。
你可以对方案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能过于偏激,更不能站在医生的对立面,把医生视为敌人,否则吃亏的总是患者自身。
对于患者来说,虽然首战告捷,可以稍微松口气,但还不能“放飞自我”,终生随访必不可少。
就像正常机器要经常维修保养一样,身体已经进行过一次“大修”,不论病程早晚、有没有症状,可千万别跟医生“失联”。
这是因为,乳腺癌之所以可怕,主要在于会复发及转移。这种复发转移可以很广泛,又颇难预测,即便是早期乳腺癌,预后和各项指标提示良好,也不能保证不会复发转移。
幸运的是,在早期往往只累及局部或单个器官。据统计,15%~40%的初次复发是胸壁或区域淋巴结,另30%~60%仅限于骨。如及时发现复发转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仍有转圜的机会。因此,复查显得尤为重要!
有风吹草动就担忧复发转移,你也是这样吗?
需要提醒的是,频繁检查≠更好预防。
前两年,每3~6个月随访复查;
后三年,每6~12个月随访复查;
五年之后,每年随访。
一方面乳腺癌患者已经过了系统规范的治疗后,癌细胞可能已进入了休眠状态,进展没那么快。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检查,确认疾病是否进展即可,频繁检查对预后几乎没有帮忙;另一方面,检查间隔时间太短,医生反而不容易发现报告上的细微变化,无形中增加了诊断难度与误诊率,还要付出额外花费。
患了癌症,康复饮食怎么吃?
生了病,吃是头等大事。有些患者成了惊弓之鸟,啥也不敢吃,结果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正常治疗效果;有些患者则自暴自弃,啥都吃,结果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上升,而肥胖是导致疾病复发的一大高危因素。乳腺癌患者术后对待饮食,应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复发转移主要和三个因素相关:
乳腺癌本身的病理、生物学特点;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器官功能和心理因素;治疗不规范、不彻底。
从中我们得知,心理因素占据了影响复发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身体免疫力下降,极易给癌细胞趁虚而入的机会。
放宽心态
放宽心态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当深夜来临,复发的恐惧将萦绕四周,患者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心理防御墙再次坍塌。
著名的央视主持人朱迅患病后曾在自己的书《阿迅》里公开自己对抗癌症的秘诀:以病为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爱笑,如果我说,笑能治病,你信吗?我信!病友间也常开玩笑:得了这病,三分之一是病死的,三分之一是药死的,三分之一是吓死的!生了病,不哀怨、不指责、不放弃,不吓唬自己。该来的一定来,要走的留不住。
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让朱迅快速康复,重新走到舞台上让自己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