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些都是公认的一级致肿瘤物!现在看还不算晚
来源: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400-6018-999
专家咨询
预约挂号
牛奶致肿瘤、草莓致肿瘤、方便面致肿瘤……每隔一阵子,类似的传言就跳出来拨动人们本就紧绷的神经。这些我们常吃的食物被冠以“致肿瘤”之名,有些人更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食物致肿瘤”的说法五花八门,到底哪些食物有致肿瘤依据?对此,北京瑶医医院肿瘤专家,为你拨开迷雾。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肿瘤研究机构,按对人的致肿瘤危险性,将致肿瘤因子分成1、2A、2B、3、4共5类。 1类致肿瘤因子,也称之为“确认致肿瘤”,即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截至2017年10月,1类致肿瘤因子名单上共有124个成员!离你最近的主要是以下几种:黄曲霉素、甲醛、尼古丁、亚硝胺(前体物质是亚硝酸盐,即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才转化成亚硝胺)、苯并芘、槟榔、酒精。 与食物相关的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尼古丁、苯并芘、亚硝酸钠等。这些物质的食物来源是:苯并芘:烧烤、煎炸食物;亚硝酸钠:主要来自刚腌的腌菜,如咸菜;黄曲霉素:主要来自霉变的坚果(瓜子、花生等)、以及玉米、大米等食物;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
值得一提的是,酒精性饮料也属于一级致肿瘤的食物。很多人觉得吸烟喝酒没有大碍,实际上日积月累,烟酒都可能成为肿瘤的“元凶”。 2级致肿瘤因子,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较高的致肿瘤物质 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肿瘤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 生活中如果经常采用高温油炸、高温油烟烹制食物,接触到丙烯酰胺的机会就比较大,应尽量避免。还有一类是2B级致肿瘤物,指的是可能性较低的致肿瘤物质,其可能性在动物和人群的证据都不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可以不顾数量放心吃,因为它们虽然不致肿瘤,但可以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第三级致肿瘤物包括常见的食用色素、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等,目前尚无足够的动物或人体的资料,以供分类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肿瘤物。
目前还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肿瘤性的物质,食物中属于此类的物质较少,大家不用担心。 第一,“剂量”决定毒性,食物中的致肿瘤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会使身体“中毒”。比如,吃了一个烂花生,不可能马上得肝肿瘤,但如果油炸食品、烧烤天天吃,时间长了势必会导致身体“起火”,这就很可能会和肿瘤挂上钩; 第二,很多“致肿瘤传言”经不起推敲。比如传言“牛奶致肿瘤”,“带饭引发胃肿瘤”,“微波食物致肿瘤”等,这些都是科学性错误引起的。肿瘤是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致肿瘤肿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