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我们将迎来夏至。这是一个源于天文的节气,它代表了一种极致。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
夏至养生小课堂
1、饮食宜清淡,化湿健脾
夏至过后天气变得炎热,易出汗,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方面以清淡、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宜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瓜果蔬菜、豆类等食物。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多吃会致使寒伤脾胃,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
夏季天气炎热,不适宜做剧烈运动,可以适当做一些轻运动有助于身体血液循环。另外,夏季锻炼也要适当控制运动量,不宜过度,否则大量出汗容易使人虚脱。
夏日炎炎,浑身瘙痒,相信这是许多患有湿疹朋友内心的共同苦恼。引起湿疹的原因多而复杂,经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感染等,又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引起湿疹的发生。夏季闷热的天气使人难以入眠,本来这个季节就容易体虚,加上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更易诱发湿疹。
夏至节气气候特征
1、高温天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并且在夏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持续升高,因此有“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2、对流天气:夏至以后,天气炎热,空气对流旺盛,“东边日出西边雨”,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3、暴雨天气:“夏至”期间,长江中下游,还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4、梅雨天气: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季暑湿盛,湿邪会伤人体阳气。对此,北京瑶医医院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可以通过多种养生方法进行祛湿保健,现为大家推荐以下几个自己在家就能按摩祛湿的穴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①丰隆穴。具有祛湿涤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长期坚持按摩能清除浊湿。 【取穴方法】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② 阴陵泉穴。具有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能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取穴方法】阴陵泉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块突起的骨头,它是胫骨,顺着胫骨的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个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③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它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除湿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取穴方法】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④少府穴。具有泻心经热,清心除烦,缓解焦虑等功效。 【取穴方法】手掌面,第四、五根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