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寒风一吹,手脚、耳朵这些末梢部位稍不注意就容易长出冻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严重时还会破溃结痂,不仅难受,还影响日常活动。

冻疮是寒冷导致的局限性皮肤炎症,当皮肤长期处于0℃以上、10℃以下的湿冷环境中,末梢血管会收缩痉挛,血液循环不畅,皮肤组织缺氧受损,就会引发红斑、肿胀甚至水疱。儿童、青年女性、户外工作者,以及末梢循环差、手脚多汗的人,都是冻疮的高发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如何预防冻疮?
①保暖是第一要务,细节别忽视
寒冷天要及时增添衣物,优先选择防风、保暖又透气的材质:手套要贴合手部,能包裹住指尖;帽子选能护住耳朵的款式;鞋袜要厚实且吸汗,避免过紧压迫血管。外出时减少皮肤暴露,哪怕短时间出门,也要戴手套、围巾。
②激活血液循环,让“暖意”流到末梢
久坐、久站的人,每隔1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下,搓搓手、跺跺脚、伸展四肢;每天坚持适量运动,慢跑、跳绳、爬楼梯都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睡前用40-45℃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泡完及时擦干,尤其是脚趾缝,既能暖身,又能改善末梢循环。
③保持皮肤干燥,拒绝“湿冷夹击”
潮湿会加速热量散失,加重冻疮风险。洗手、洗脚后立刻擦干,手脚容易出汗的人,要勤换鞋袜和手套;户外接触冷水后,尽快擦干并换上干燥衣物,别让湿冷长时间刺激皮肤。
④饮食调护,给身体添“热源”
多吃温热性食物,比如羊肉、牛肉、红枣、桂圆等,帮助身体产热;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瘦肉、鱼类、新鲜果蔬能维持皮肤健康;适量补充维生素E,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冻疮发生概率。
⑤ 提前防护,针对易复发部位重点照顾
往年长过冻疮的部位,入冬前就可以开始防护:每天轻柔按摩易冻部位,增强皮肤抵抗力;涂抹凡士林、冻疮预防膏等,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寒冷刺激。
如果已经出现冻疮,不要直接用热水烫、火烤,也别用力抓挠,轻微冻疮做好保暖和保湿通常能自行恢复;若出现水疱、溃疡,或伴随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