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血压患者发现,血压到了夏天突然像坐过山车——要么莫名降低,要么忽高忽低,这是为什么?
夏季气温升高,人体血管会像“热胀冷缩”的水管一样自然舒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也就随之下降。加上天热时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盐分流失增加,血容量轻度减少,血压进一步降低。这种变化在健康人身上可能不明显,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长期服药者)会感觉更显著。
夏季血压下降是身体的“季节性调整”,但高血压的病理基础(如血管硬化、弹性下降)并未消失。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弹,甚至比冬天更高,增加心梗、中风的风险。
夏季血压的“隐形杀手”:
1. 空调房里的“血压陷阱”
当人从35℃的室外突然进入20℃的空调房,血管会因温差骤缩,血压瞬间升高,就像一根橡皮筋被突然拉紧,容易“崩断”。尤其是频繁进出空调房的人,血压波动会更明显。
建议:空调温度别低于26℃,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8℃;开空调时放一盆水,避免空气太干燥,干燥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间接升高血压。
2. 贪凉吃出来的“血压危机”
冰西瓜、冰啤酒、冰奶茶……这些食物可能让血压“失控”。大量吃冰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引起全身血管反应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冰饮中含有的大量糖分,会让血糖骤升,间接促使血压上升。
建议:少吃冰凉食物,避免空腹吃;少吃高盐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3. 出汗多却“补水不当”
夏天出汗多,若补水不及时或方法不对,血压可能会下降。口渴再喝水,此时身体已经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会先升后降;还有人喜欢用甜饮料、啤酒代替水,这些饮品会让血糖升高,加重脱水。
建议:每天少量多次喝水,每次100-200毫升,优先选白开水;出汗特别多时可以喝淡盐水。
4.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建议:睡前1小时不看手机,蓝光会影响睡眠激素分泌;中午可以小睡20-30分钟,别超过1小时,以免影响夜间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