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话养生
瑶医养生
瑶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高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国传统的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瑶医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结合三大法宝。
秋季养生要点食疗
·以清淡为主,宜偏向寒凉
·晨起食粥,益于养生
【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睡眠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
衣着
秋季提倡“秋冻”,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秋冻”要因人、因天变化而异。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秋冻”了,秋季气候变化大,衣服的增减要及时、适时。
运动禁忌
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损伤。
锻炼时不宜大量出汗,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药疗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忌耗散,辅以补养气血。
养生六忌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六忌。
忌无病乱补;
忌多多益善,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忌以药代食;
忌越贵越补,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
忌虚实不分,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忌重“进”轻“出”,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瑶医提醒
秋天是心脑血管病多发季节,受冷空气刺激,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寒冷会引起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脑血管病人秋天应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能诱发病情加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