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认为在寒冷的冬天易高发。其实不然!临床上发现,6月份以后中风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心脑血管患者在夏天依然不能放松。

为何夏天心脑血管疾病也高发呢?主要是以下4点原因:
1.中枢神经兴奋
温度升高时,中枢神经也会跟着兴奋,人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情绪易激动,可促使血压骤然升高。
2.大量出汗
天气热,皮肤、呼吸道中的水分蒸发和排出的也快,再加上大量出汗,人体内水分丧失增多。如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就会变得黏稠,流速减慢,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血栓、缺血性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3.新陈代谢加快
为在高温天气中维持体温恒定,人体往往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皮下血管扩张以增加散热,同时心跳加速、增强,加重了心脏负担和耗氧量,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4.贪凉
到了夏天有些人喜欢喝冷饮,洗凉水澡,忽然的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冠心病患者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衰患者容易引发感染和心衰!
那么,炎炎夏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如何防治,避免意外发生呢?
北京瑶医医院专家建议要做到以下八点:
1.适当喝水,补充水分。饮水以少量多次为佳,喝太多或喝太快会增加心脏负担。可适当喝点淡盐水或糖水。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适当做中轻强度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避免天气炎热时出门。
3.切勿擅自停药。部分高血压患者进入夏季后血压会比其他季节低一些,便以为可以停药或隔段时间再吃,很危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
4.切忌贪凉,科学降温。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并不利于心脑血管患者的健康,建议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室内外温差小于5℃。不可多吃冷食冷饮。
5.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适当午睡。要按时起床,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按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6.戒骄戒躁,平和心态,避免忽然的情绪起伏。
7.少吃糖和脂肪。饮食油腻会导致血脂增高,过多的血脂附在血管上,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血栓。瑶医专家建议日常饮食要减少摄入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热量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杂粮、鱼类或低脂乳制品等。
8.及时就医。心脑血管事件出现时会发出预警信号,如有明显不适,需要及时就诊,不要认为扛一下就好了。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控制高危因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避免发病。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不良习惯的不断积累,所以想要保护血管,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北京瑶医医院专家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体内毒素堆积所致。我们的身体就好比一部汽车,汽车跑10000公里就需要进4S店换三滤,进行保养、维护,可是我们生活了好几十年,却没有进4s店保养、排毒,身体长期积累毒垢,相当于每天给汽车填充炸药,终于有一天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最终导致爆炸。
正所谓“半通为病,不通为瘤”。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常大量补充营养,吃肉多为肉积,吃粮食多了为食积,导致人体产能过剩,毒素无法正常排出,最终导致“窍道堵塞、管腺不通”。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就会鼓个包,长个瘤,严重的还会导致恶性肿瘤,所以,疏通窍道,排除体内的垃圾毒素,给身体做“减法”则为重中之重。
最后,瑶医专家提醒市民,不要忽视定期体检,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平常症状多不明显,很多人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好,却“忽然”发病,一发就很凶险。所以,进入“多事之夏”,更需要注意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