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气温高、湿毒大、白昼时间长,是一年中雨季集中,全年最热的时期,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天热跟脑梗的关系
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含氧量降低,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人体为了散热会使外周血管扩张、血液聚集于体表,这就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大脑缺血缺氧,致使头晕发作。其次,当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夏季“三高”患者需绝对警惕,一旦出现以下四个症状,当心脑梗找上自己
第一、头晕头痛别忽视,这是脑梗前兆
脑梗出现前,大部分患者都有头晕和头痛症状,尤其是头痛来的突然且剧烈。之所以会有该症状出现,正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入脑部,导致该症状出现。
第二、突然性视力丧失,当心是脑梗作祟
血管发生堵塞之后,同样会对视神经造成损伤,导致视网膜缺血和缺氧。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视力模糊,又或者是突然性眼前一黑,但用不了几秒钟时间就又恢复正常。
第三、身体一侧不受支配,麻木感觉经常出现
在脑梗发作前,患者往往会有肢体一侧麻木的感觉,特别是脑梗发作的前几天,麻木感觉异常强烈,有时甚至受自己支配,端不起杯子也无法正常行走。
第四、流口水
杯子拿不起,夜晚流口水,这同样是脑梗前期的表现。由于脑血管堵塞,肌肉和神经不能协调工作,从而导致了流口水的情况出现。
夏季,脑梗的人要注意
一、补水。夏天出汗比较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容易浓缩进而导致黏稠度增高,使得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脑梗的人要比普通人更注意补水。
二、防暑。不止脑梗的人,普通人也是要注意防暑的。一般下午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紫外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刻,心脑血管病人此时段最好不要出门,适宜在家午休避暑。
三、注意室内外温差。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室内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5度,老人所在的室内不宜低于26度。
四、日常饮食要清淡。尽量不吃高热量高盐的食物。
五、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要控制情绪,以免血压出现大的波动。
六、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注意劳逸结合。
七、要保持睡眠时间的充足,工作不要过度疲劳,睡觉时最好选择比较硬的床和枕头。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颈椎病引起的。俗话说“睡觉枕块砖 不得脑血栓”、“防止脑中风,颈椎要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