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上升到2013年的10.4%。已有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糖代谢异常。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要真正做到饮食控制还是需要一定的恒心与毅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无糖”食品或饮料在市场上出现,甚至有的直接在包装上印有“糖尿人定制礼包”的字样而诱导糖友及其他消费者。可这些无糖食品里真的不含糖吗?
糖类家族种类繁多
生活中我们能遇到很多种类型的“糖”。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生活中常见含单糖的食物有蜂蜜、葡萄糖营养剂、甜菜、动物乳汁等。这类糖可以被身体直接消耗吸收,升血糖的速度特别快。
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双糖在人体内需分解成单糖再被身体吸收,升血糖速度比单糖略弱。
多糖: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所有多糖都含有葡萄糖。
代糖:代糖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多,根据是否产生热量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无糖食物并不一定真无糖
北京瑶医医院专家说到,多数食品说的“无糖”,是指制作过程中没有添加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或者添加的这些糖含量可以忽略不计。但细究会发现:
1.食物原料本身就带糖:比如牛奶自带乳糖。无糖饼干、蛋糕原料本身就是淀粉,也是多糖的一种。
2.含有甜味剂代糖: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等。试验发现,在健康人群里,吃上一星期的代糖,也会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3.添加大量脂肪:还有些无糖食品为弥补“无蔗糖”欠佳的口感,而添加大量脂肪,导致食物热量甚至比有糖食品还要高。
健康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药
1、肌肉是天然降糖药
运动锻炼,特别是负重锻炼,是保住肌肉最好的办法。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的话,最好还能保证每周两次的负重,无论是举哑铃,还是给腿上绑了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总之你要感到胳膊和腿上的肌肉绷紧了,而且觉得酸、累,肌肉才得到了锻炼。
平时上下班能走路就走路,上下楼梯时,能不坐电梯就不坐电梯,每天少坐90分钟。
注意!有效体育锻炼有三方面的要求:
频度:每周至少三次;
时间:平均每天要达到半小时以上;
强度:心率最好达到(170-年龄)次。
只有达到以上三个要求,有足够的能量消耗,锻炼才是有效果的。
2、调整饮食结构
没有哪一种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进肚里,都会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过速度快慢而已。所以一顿饭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即使认为是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去吃,总热量不要高。 控制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入量:多吃大麦、小麦、玉米、燕麦、大米、小米、荞麦和高粱等全谷食物,可以减缓人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
补充纤维素: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减缓胃肠内食物消化速度,降低Ⅱ型糖尿病风险。
3、控制体重和腰围
腰围越大带来的慢性并发症就相对更高,寿命相对越短。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的话,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极高。男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超80厘米。
防治记个数字歌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无论是糖类还是糖的替代品,吃多不仅会让人变胖,肥胖还会增加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学会科学吃糖,才能离健康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