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一半的胃癌患者都在中国。
胃癌的高发年龄是在50-80岁,但在这近5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比30年前翻了一倍。
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与胃癌的发生有莫大的关系,许多生活中的小习惯也许正是胃癌的“导火索”。
夏日将至,冰啤酒、冰西瓜、空调间里吃火锅,烫嘴硬往下咽,夏日吃的冰爽食物,除了感觉冰爽,还有就是口感好。误把胃这个器官当成一个这个人体的温度的一个“调节器”,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人们在吃东西的时候,食物温度多少才最佳?口腔可以接受的温度是最佳温度吗?我们该如何判断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温度对胃部没有损害?
食物过烫会损害胃黏诱发病变
如果摄入的食物过烫,在口腔存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咀嚼、食物与唾液分泌混合不充分,直接到达胃部,在胃部这个37℃的环境中,很难消化吸收,这就造成消化不良、胃胀等不良反应;食物过烫,到达胃部的温度也就很烫,因为只要有吞咽动作,食物从口腔到达胃部的时间通常只需要一秒,很容易损害胃黏膜,长期胃黏膜受损,诱发病变的几率会增大,最终可能会有癌变的可能。
常食冷饮更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
夏日消暑,冷饮是少不了的,但也要注意一些禁忌,这样才能起到消暑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健康。
消化系统功能较差的人群如:胃溃疡、胃炎、消化不良患者常食冷饮更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加重病情。
后马上吃冷饮使胃部扩张的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会阻碍正常的消化过程。老年人一般上消化道功能减退,大量吃冷饮,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少喝冷饮和冰水,尤其不宜在饭前、饭后食用,这样才不容易影响健康。由此看来,冷饮虽然可以解暑,但是多吃无益哦。
但是有些人就是忍不住吃凉的冰冷的食物怎么办?
其实,可以在口中多含一会儿,食物变温之后,再进行吞咽动作,因为很多时候,你吃嘴里的食物多少度,不在口中停留的话,通常咽下去的温度也就多少度,不到一秒就到达胃部。
食物温度36°C~37°C为最佳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显示,吃到口腔的食物多少度你就感觉烫伤了,或是胃部感觉凉,毕竟在刚开始吃进去的时候,我们目前没有办法对食物的进行温度测试,但我们可以从侧面推敲一下,有人研究的保温功能,比如说我们日常的锅或者破壁机上面有个保温功能,这个上面的温度,也就是说可能是对人体最好的温度。
关于摄入的食物温度,孙跃民教授建议,最好的温度是和体温一致的温度,36℃~37℃,因为我们胃部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一致,也是36℃~37℃,以这样的温度,怎样的速度咽下去,对于胃部来说,都是一种“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