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吃饭的过程中突然咬到舌头,出现舌咬伤。偶尔咬到其实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吃饭过程中总是咬到舌头,这就预示着我们的身体可能出了某些问题。
小时候妈妈说“咬舌头是因为馋肉了”,但是都长这么大了,这话已经糊弄不了我了,那到底为什么会咬到呢?让我们打着科学的旗号来研究一下吧。
1、牙齿咬合出现问题
我们的上下牙齿并不是完全对称,一般来说,上牙都会比下牙越宽一些,这就导致我们在咬合的过程中上牙能够完全的贴合下牙。但是部分人可能存在牙齿畸形、牙损伤,或者下牙比较大,导致上牙在咬合的过程中不能贴合下牙,反而很容易碰到舌头,从而我们的舌头被咬伤。出现这种情况,不必着急,可以通过佩戴牙套以及请口腔科医生会诊解决。
2、肌肉紧张
主要是对于某些精神压力较大的人来说,他们的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使神经对包裹牙齿的肌肉控制力不佳,很容易出现咬伤情况。对于牙龈肿胀的人来说,也很容易出现舌咬伤。
3、脑梗
如果老年人出现咬伤舌头的情况,同时伴有一些手脚麻木,或者是失语等情况,我们一定要特别留意了,因为这可能是中风脑梗,或者是颅内长肿瘤的先兆。这是由于神经发生了病变,让支撑舌头运动的舌神经受到影响,致使舌不能正常的运转而出现被咬伤的情况。
4、反复咬伤可能增加舌癌风险
如果总是反复地咬,反复地伤,这可不是个好现象。轻则导致溃疡,重则甚至有可能增加舌癌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有些舌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舌咬伤。所以如果近期反复发生舌咬伤,而且舌头的伤口经久不愈,周边有白斑、橘皮样突起,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及早干预。
通常认为,锐利的牙尖以及舌头边缘的坏牙,比如残冠、残根等对舌粘膜的长期刺激和损伤,是舌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年轻人偶尔咬舌头并不会导致舌癌,但是持续性地反复咬伤造成的溃疡却是在给舌癌的发生添砖加瓦。同时,舌癌的早期信号也可能以“爱咬舌头”这种方式传递出来,所以提醒爱咬舌头的亲们,如果你有口腔、舌头损伤持续两周不愈,或伤口呈现不规则的白斑状、橘皮状突起,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如何避免吃东西会咬舌头?
1、专心吃饭
吃东西会咬到舌头可能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边吃饭边讲话。为了避免在吃东西的时候伤害舌头,那么大家就要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咬到舌头的几率。
2、适当进行舌头锻炼
吃东西咬到舌头可能是舌头不灵活,平时可以进行一些舌头的负重锻炼或者是伸缩锻炼。尽力把舌头伸出后回缩,如此循环,一天十次左右,吃饭的时候,能够让舌头更灵活,从而减少吃东西咬伤舌头的情况。
3、缓解生活压力
如果生活压力太大,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大大削弱,没有办法控制肌肉和舌头的活动,会增加吃饭时咬舌头的问题。平时要保持舒适的状态,不要有太大的生活压力,适当放松情绪,让人减轻神经系统衰弱引起的异常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