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钱包的厚度逐渐增加,紧随其后的是大家的腰围,肥胖似乎是成年人的常态。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3的成年人都超重或肥胖,中国是世界上肥胖人口增加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最近,挪威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研究团队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公布的一项国际研究中指出:20- 40 岁时体重超标,患癌风险可显著提高!
这项研究对 22 多万人群进行长达 18 年之久的跟踪随访,每隔三年左右进行一次身高、体重的的测量。
结果显示,若在 20-40 岁时体重超重者(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大于25),则其罹患癌症的风险会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所有与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增加 15%。
而以下几种癌症风险增加特别明显: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 70%;男性肾细胞癌风险增加 58%;男性结肠癌风险增加 29%。
超重与 13 种癌症的风险增加相关
之前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观察性研究中显示:约有 6% 的癌症可归因于超重和肥胖。
这些研究通常依赖受试者在部分时间点的体重数据,难以评估终生肥胖趋势,这一比例也可能还在不断上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显示:体脂过多与 13 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除了结肠直肠癌、肾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食道癌这 7 种常见癌症外,还有胆囊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脑膜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相关研究显示,BMI 每增加 5 个单位(相当于 1.7m 的人长胖 14.5 kg,1.6m 的人长胖 12.8 kg),肾癌风险增加 59%;子宫内膜癌风险上升 106%,卵巢癌风险上升 13% 和食管腺癌风险上升 110% ;胰腺癌风险上升 47%,结直肠癌风险上升 44%。
肥胖增加患癌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呢?
目前并没有完全明确的研究结果证明肥胖是如何增加患癌风险的,有部分观点是“广 为流传"的,也有一些研究揭示了肥胖增加患癌风险可能的原因。
广为流传的理论之一就是“ 慢性炎症” 理论,很多研究都证明,慢性炎症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超重或肥胖的人相较于体重指数正常的人而言,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炎症。正常情况下的炎症过程是组织受伤以后修复的必要过程,组织一旦修复完,炎症过程就结束了。但有些时候,明明没有组织受伤,炎症却一直存在,这就是慢性炎症。它背后的可能性很多,其中-种就是肥胖带来的系统失衡。慢性炎症过程中,组织被反复破坏,同时不断有细胞被刺激分裂生长,这会增加DNA突变概率。另一方面,有些免疫细胞还能直接刺激癌细胞生长。因此,综合起来,患痉风险就提高了。
除了慢性炎症理论,医学界还流传着一些其他的观点,比如:肥胖的人体内会分泌过量的雌激素,有可能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肥胖可能削弱人体内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效果,出现“胰岛素抵抗”, 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人体自我调节机制会促进体内分泌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和相关激素,包括“促生长因子(IGF-1 )"。很多癌细胞表面都有胰岛素綬体,如果结合胰岛素或促生长因子,可能刺激癌细胞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