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长期演变的过程,癌前病变也并不是一定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只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进展为癌症。
癌前病变不等于癌,癌前病变演化为癌的几率仅3%左右
癌前病变与“癌”字挂钩,难免会被认定二者之间存在某种亲属关系,事实上,癌前病变一个癌细胞都没有,和癌症早期征兆也非同一概念。癌前病变是一个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像一些良性病变,如果早期予以干预治疗,则病情可逆,若是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有可能往癌症的方向发展。但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们熟知的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肠息肉等等,这些都与胃癌相关,但它们真正演化为癌的可能性却只有2%-3%。我们可以预测受检对象的患癌风险,但即便测出高达80%的患癌几率,我们也无法确定癌症是否会真的发生,癌前病变和癌症并不能划上等号。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1、肠道病变(萎缩、肠化)
胃黏膜癌变遵循普遍的规律: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上皮内瘤变→癌变。在这个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独立致病因素,一旦出现了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就会接踵而至。就目前的科学认知水平而言,部分萎缩是可以逆转的,而根除 Hp 感染成为了防止萎缩进展的重要手段。
2、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若导致其变化的内分泌激素紊乱得不到调整,同时受到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情绪失调等因素刺激,可出现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最终转变成乳腺癌。
3、黏膜白斑
黏膜白斑一般发生在外阴或口腔部位,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当白斑出现过度角化或过度增生的鳞状上皮时需引起重视,有可能会转化成鳞状细胞癌。治疗黏膜白斑时必须去除刺激性因素,如保持口腔清洁和卫生、及时去除残根残冠、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等。另外需积极治疗根源性的疾病。
4、腺瘤性息肉
结直肠腺癌的发病,大部分遵循息肉—腺瘤—不典型增生—早癌—进展期癌的发病模式,早期有选择性地切除结直肠息肉,对于预防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5、肝硬化
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一般由慢性乙型肝炎所导致。调查表明约70%的原发性肝癌是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大结节性肝硬化合并肝癌高达73%,绝大多数肝癌是在大结节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发展而来。
6、交界痣
又称黑素细胞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长期保持原状,病变呈扁平状、棕黑色或蓝黑色,相比其他痣较易发生癌变,但癌变的几率非常小。如有瘙痒,疼痛甚至出现溃疡的情况,就要注意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7、肺结节
在结节直径 4-7 mm 的 1034 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只占 1%;而 8 mm 是一个分界点,在结节直径 8-20 mm 的 268 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占了 15%。
当胸部 CT 提示以下关键词,需怀疑恶性的可能:结节大小 ≥ 8 mm;密度不均;形态呈磨玻璃状;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征或分叶征;逐渐增大、密度增高。
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胸部 CT,并结合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细胞角蛋白 19 等肿标检查。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接触油烟或室外污染。
癌前病变可逆可终止
我们不能肯定癌前病变的未来就是癌症一样,我们也无法排除它会最终走向癌症的可能性,界定癌前病变并予以积极治疗可以最大程度规避患癌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癌前病变前行。癌前病变通过医疗干预是可以逆转的,确切表述应该是积极治疗可将病变终止在某一状态,使其不会往恶性肿瘤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