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院士患“肺癌、胃癌”20年,至今无复发,他的3个“坚持”人人都可以学
24岁,他研制出我国首台电动激振器。
56岁,他开发了我国首台超声电机。
75岁,他研制的超声电机首次在中国航天领域成功应用,让“嫦娥三号”轻装上阵。
他就是赵淳生,我国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也许你很难想象,82岁高龄的赵院士,在20年前被查出患有癌症,如今的他依然精神抖擞,健步向前,奋战在科研的战线。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很多人都好奇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今天小九就带你走进赵教授的抗癌路程。
两次患癌 依旧笑对人生
2000年,赵淳生院士确诊了肺癌。没想到四个月后又再次确诊癌症,这次是胃癌。但是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赵淳生却出奇地平静,除了身边唯一的侄女外,他没有将病情告诉他人,甚至没有通知在国外的妻子和女儿。消息很快传到了妻女的耳中,她们来到病床前,失声痛哭,他却面带微笑,从容地说:“癌症不等于死亡!”
此后半年内,赵淳生院士接受了两次癌肿切除手术,又经历了六次化疗,体重暴减26斤。但即使如此,躺在病榻上的他依然想着超声电机。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阻挡赵淳生院士追梦的脚步。在住院期间,赵淳生院士一直坚持工作,家人想要劝阻他,问他生命和超声电机要选哪个。结果赵淳生院士回答:“两个都要。”
当然,最后他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赵淳生院士不仅两次成功地对抗癌症,他后来研发的超声电机也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实现助力。
他是这样“熬”过来的
得了2种癌症,赵教授不仅挺过了5年生存期,还越活越精神。面对记者的采访,赵教授透露了他的几个“坚持”。
坚持吃好饭
在治疗癌症期间,赵淳生院士也同样经历过许多痛苦。他曾回忆因为药物刺激导致神经系统对味觉和嗅觉的调节功能失调影响,赵教授的食欲非常差,但他还是坚持进食,吃不下也硬吃,吞都要吞下去。为了解决食欲差的问题,湖南出生喜吃辣的他就用老干妈拌饭,再用坚强的意志逼自己吃下饭。恢复健康后到现在,没有复发也没有疼痛。
总结自己患癌经历的时候,赵淳生院士也认为自己能挺过两次癌症且过后再没复发,与自己的体质基础、坚强意志和正面心态都有莫大关系。
坚持锻炼
自从2000年患癌后,赵淳生院士开始坚持运动,每天早上花半个小时打羽毛球,每天晚上再散步半小时,通勤路程则尽量选择骑自行车。
保持一定量的运动,是许多防癌指南都会提及的一条。
诸多研究证据已显示,坚持每天运动锻炼,对结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等诸多癌症都有预防作用。一方面运动锻炼能够减少脂肪,避免过度肥胖,就减少了一种癌症危险因素;另一方面运动能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内分泌状态等各方面机能,筑好防癌内环境的第一道防线。
坚持“三乐”
一直以来,他的心态都是比较积极的,患癌后也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他说“三乐原则”工作为乐、助人为乐、坚持原则为乐,在他抗癌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管是防癌抗癌,一个好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员发现,勤奋和雄心勃勃的人比感情用事和散漫的人多活达4年;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连续9年的研究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别人和睦相处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尤其是男性更为明显。
而在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分析中也发现,对疾病不过分忧虑,善于精神调理的人,癌症治疗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从赵院士的抗癌方法来看,其实并不难,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癌症并不是不可治,科学抗癌,癌症也可以是一种“慢性病”,不要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