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消化系统的肿瘤中,结直肠癌可以说是最能「防」和 最好「治」 的肿瘤。
但是,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在全球的占比,居然高达 31%
为什么这么多结直肠癌患者都在中国?
往前倒推 30 年,全球结直肠癌患病人数最高的国家,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划重点,后面要考),中国的患者数量排名大约在第 2 或者第 3 的位置。
然而短短的 30 年间,中国的结直肠癌患者人数飞速增加,现存患者已经是美国的 2.6 倍了。
如果只保留 1990 年患病人数排名前 5 的国家,可以更明显地看出,30 年间,其他高发国的患者数量平稳增长,而中国,「一飞冲天」
在结直肠癌激增的背后,过去 30 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要做什么,才能避免自己被结直肠癌选中?
饮食习惯变化:我们吃了更多的致癌物
肠胃健康,和吃了什么有密切的关系。而高脂饮食、 过多动物蛋白特别是过多红肉, 是结直肠癌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加工肉类作为 1 类致癌物,更有可能跟增加结直肠癌发病有关系。
(加工肉类包括:如香肠、培根、火腿、牛肉干、腌牛肉,以及其他烟熏、盐渍、发酵或腌制的肉类)
不幸的是,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不要吃过多红肉这两方面,我们都做得不太好。
30 年前,餐桌上的常客是蔬菜和主食,荤菜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稀罕玩意儿。现在,我们桌上的、外卖里的各种肉类越来越多,蔬菜却少得可怜。
此外,酒精作为另一种 1 类致癌物,消费量变化也不容忽视。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请客吃饭时喝点小酒总是不可避免,对比近几年的数据,中国饮酒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与从来不喝酒的人对比,饮酒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除了饮食上的变化外,肥胖率增高、运动量减少等变化,也为结直肠癌的增加做出了一点贡献。
结直肠癌是“傻子癌”最好预防的癌症
结直肠癌的发病套路非常简单,超过90%的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慢慢发展而来。
从正常肠黏膜、到长出息肉,大约需要10-30年;从息肉到变成肠癌,一般需要5-15年时间,因为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可需要数十年时间。
调研数据显示,97% 的结直肠癌患者患病前未做过肠镜筛查,其中 87% 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
家族遗传
研究发现,大约20%至3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肿瘤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一位直系亲属患结直肠癌,其他直系亲属患结直肠癌的几率超过正常人群三倍;如家族中有人患有腺瘤病、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的患病几率也会有所上升。
患者年龄越轻,家族中直系亲属发生大肠癌的风险越高;年龄小于40岁的大肠癌患者,一级亲属危险性是55岁的6倍。
超过50岁,几乎一半的人都长有这个定时炸弹。
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的高危人群,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这个时候,它往往还是一个良性的息肉,在肠镜下就可以轻松干掉。
这6类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喜欢吃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长期便秘便血人群、患肠道疾病、胆囊炎等相关慢性疾病人群、长期精神抑郁的人、长期熬夜的人群。这些高危人群50岁以上,至少应该做一次肠道检查。
管住嘴 动起来 多数结直肠癌可预防
除了遗传不可改变,大多数的结直肠癌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来预防。
1 控制腹部脂肪。无论体重如何,腹部脂肪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都同样存在。
2 经常适度锻炼身体。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打扫房间也可以,出去跑步也可以,总之一定要动起来。
3 多吃高纤维食物。在日常饮食中每增加10克纤维,就能使结肠癌风险下降10%。
4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同样的重量,加工肉类如热狗、培根、香肠和熟肉制品等,会使结肠癌风险增加更多。
5 不喝酒或少喝酒。
6 多吃大蒜。证据表明,富含大蒜的饮食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