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靶向药盲试?
靶向药盲试,一般简称盲试。是指肿瘤患者,在不进行基因检测,或检测后没有合适靶点时(即野生型,没有敏感突变),服用靶向药的情况。
使用靶向药这些现实必须认清:
1、它针对性很强,只针对癌症当中的某一种类型,其他不一定有效,让很多渴望通过紧握这根救命稻草的患者更为绝望。
2、昂贵,常常是天价,往往工薪阶层需要卖了房子才能吃得起,甚至倾尽家财后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3、副作用不见得小,像索坦、索拉菲尼副作用都很大。
4、更要命的是,所有的靶向药都会耐药。很像孩子玩的“肥皂泡”,开始常吹得非常漂亮。但无一例外,长则几年,短则几个月,“肥皂泡”就破灭了,破灭后后果更严重。
靶向药针对的是癌特定基因,能“精准消灭”癌细胞,它跟普通的化疗药相比,确实对身体的损害要小得多,但是,如果认为它完全没有伤害,那也是不对的,毕竟是药三分毒。

靶向药盲试有效吗?
靶向药盲试不一定有效,而且盲试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真的看出靶向药是否有效,倘若无效就会耽误大量宝贵的治疗时间,不过也有患者在一开始服用时就感觉症状明显减轻的,鉴于盲试确实不一定有效,所以患者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进行基因检测,不能直接盲试。
并不是所有的肺癌都适合靶向治疗,靶向药对于肺腺癌的治疗比较有效,而在肺癌当中,大概有50%的概率是EGFR基因突变,也就是成功失败各占一半,其他比较常见的突变包括ALK 、ROS1、 HER-2,突变的概率不到40%,而每一种对应靶向药都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盲试的话,不好选择靶向药,如果盲试无效的话,反而会耽误时间,并且也会浪费药费。

靶向药不能说用就用
曾经就有相关实验人员对此专门做了实验,在不检测基因的情况下,将同类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吃靶向药,一组做常规化疗。结果实验才进行到一半,实验就被叫停了。因为他们发现,吃靶向药的一组,治疗效果远远低于化疗组,而且相应的死亡风险也在上升。
这也表明,在不进行基因检测的情况下盲目使用靶向药,不仅对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楚,还有可能加速死亡。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