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出的”早餐不能喝粥”,在网络上瞬间“炸了锅”,因与原本观念中的“早餐喝粥”相悖,引起了不少争议。

多人甚至上纲上线,说粥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不让孩子喝粥,让孩子喝牛奶、吃鸡蛋是崇洋媚外。不过,张文宏教授面对网友的批评,并没有妥协,而是再一次坚持孩子早餐不能喝粥,要吃牛奶和鸡蛋。
但细读张文宏医生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表达的观点是:不是不能喝粥,是不能只喝粥,要喝牛奶吃鸡蛋,这样才能提高免疫力。
这也给免疫力偏弱的肿瘤患者提了个醒:不能简单化饮食,营养均衡对患者很重要。
为什么早餐不能只喝粥呢?
粥的营养成分较为单一,大部分是热量、磷、钾、碳水化合物,仅含有少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偶尔几次肠胃不适、胃口不佳时喝粥,以流食的形式摄入食物能够让患者保持能量的摄入。但长期喝粥则不是最佳选择,久而久之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
另外,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就会产生糊化作用,熬煮出成软熟的白米稀饭,其消化速度远快于白米饭,能量得不到控制,无法汲取到其中的营养。
由此看来,早餐不能只喝粥是告知大家不能只吃粥这样营养成分单一的食物,需要注重饮食搭配,多注重优质蛋白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除了喝粥这一误区,患者在日常康复护理过程中,还遇到过多种饮食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多喝汤,即可补充营养
在有些人的传统观念中,煲汤是一种「大补」。家属为患者煲汤,如乌鸡汤、牛尾汤、鱼汤、海参汤、猪蹄汤等,并嘱咐患者,「精华都溶解在汤里了,喝汤就行,汤渣可以扔掉」。
汤里面的营养成分很少,鱼肉类食材,汤中含有非蛋白氮、嘌呤、肌酐、少量游离氨基酸、少量的钾、钠、钙、镁等离子,营养密度低,所以,煲汤不是人体营养成分的良好来源;大量喝汤,会影响其它食物的摄入,膳食单一,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

如果吞咽困难、咀嚼困难、发热、卧床等肿瘤患者需要进食流食的话,可以将各种食材,如粮食类、蛋类、奶类、肉类、鱼类、豆制品、蔬菜类等,分别制备软烂,单独或混合用匀浆机(豆浆机)打碎,制成糊,熬成粥,这样既便于吞咽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误区二:吃得越有营养,肿瘤会长得越快
一些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以素食为主,并认为「得了肿瘤不能吃太营养的食物,否则会肿瘤会长的快」,甚至一些医生有时也会要求患者限制饮食。
事实上,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跟患者吃多少营养并无关系。
肿瘤细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抢夺正常细胞的养分,即使患者营养不良,癌细胞依然会增长,饥饿只会让患者身体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恶化。
肉类、鱼类、蛋类、奶类、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是组织细胞修复的重要原料。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的结果:癌症患者膳食热量至少应比平时增加 20%;目前无证据显示人体增加营养,会使癌细胞成长更快,反而有许多患者因营养状况良好、无恶液质而长期存活。
营养状况好的患者在对治疗的耐受性和预后方面都明显要好于营养状况差、消瘦的患者。癌细胞可以「饿死」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误区三:清淡饮食等于油盐不进
常常有人对清淡饮食存在着误区,认为清淡饮食就是不吃肉或者油盐不进。而医生眼中真正的“清淡饮食”是建立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营养,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地使用辛辣调味品。 科学的清淡饮食方式有助于保持健康,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类以及手术后的病人更应清淡饮食。
误区四:癌症患者忌辛辣食物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似乎成为对任何疾病患者的饮食要求。
但实际上这是缺少依据的:国内很多地方吃辣已经成为习惯,然而并没有在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方面高于其他地区;吃辣会刺激肿瘤生长加速更是没有任何根据。
辣只是人的味觉,和酸甜苦等并无特殊差别,很多患者只有吃辣食物才有食欲,而得了肿瘤之后,因为这样误解,则被要求完全忌口。
这样一来,肿瘤本身以及放化疗都会引起食欲减退,再改变吃辣饮食习惯,往往会让患者更加没有食欲,这样对患者的康复也就没有任何好处。口味偏重会增加患者的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于进食量,过于清淡没有意义。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识别癌症患者的饮食误区,科学、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才会使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