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吃出来的,这个话一点没错!
吃得太咸,容易患胃癌、食管癌;吃得太油腻,则容易患结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抗氧化食物包括: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菠菜、花菜、番茄、西瓜等),多酚类(如绿茶、啤酒、红酒、巧克力等),硫化物(大蒜和洋葱等葱属蔬菜、卷心菜等),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E、B1、B2和B12,常见于蔬菜、水果、花生中)。

癌症不能一切了之
仅有20%癌症患者可以进行手术! 通常患了癌症,大家都会想到手术切除治疗,达到“斩草除根”的效果。但事实证明,癌症患者中,仅有20%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原因有三: 1.癌肿早期无症状,被发现时,或者因为癌症太大,或因为部位特殊,或已发生转移,无法切除; 2.患者年龄大,或合并其他疾病,无条件手术治疗; 3.病人或家属拒绝手术治疗。

肝癌高危人群每半年要查一次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升肝癌生存率的关键,更是肝癌高危人群应该关注的重点。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建议上述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彩超和甲胎蛋白(AFP)化验进行肝癌早期筛查。非高危人群则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成为肝癌高危人群。

只要早发现,肺癌不可怕
肺癌标准分期显示,5厘米以内的肺部肿瘤,直径每增加1厘米,治疗风险都会有所增加,生存率则会相应降低,其中早期发现的小病灶,预后非常好。比如一个术后病人,病理证实是肺癌,如病灶小于1厘米,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如果病灶是1~2厘米,治愈率大约在85%。如果是2~3厘米的病灶,治愈率在77%~80%。可见,早诊早治是肺癌高危人群最需要关注的事。因此,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术后化疗不见得都有用
临床医生在决定是否给患者化疗时,要多些质疑,不要仅仅聚焦于“癌肿”,更要聚焦于“整个系统稳定性”,要考虑:是让病人生命延长,不是延长几天几个月,而是生存几年、多年,还是适得其反。
癌细胞想要“斩尽杀绝”几乎是不可能,需要新思路抗肿瘤
癌症一开始发病,就是一个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虽然手术切除是根治癌症最主要的方法,但“根治”不等于“治愈”。
补充营养不是“缺什么,补什么”
发现肿瘤后,患者和医生首先想到的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很少有患者会关注自己的营养状况。肿瘤患者不要盲目选择“饥饿”疗法,也不要过度担心吃“营养”食物会使肿瘤发展。当肿瘤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健康体重时,就必须接受专业的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调节饮食摄入、身体代谢、肠道菌群等方式进行营养干预,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甲状腺结节不一定都要手术
目前颈部彩超已经可以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肿瘤,对于体检中发现的甲状腺结节,首先要判定良恶性。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手术。如果出现了压迫症状或比较大,影响到美观,就需要外科处理。恶性结节如果是低危的微小癌,大多也不需要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