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民族医药文化,搭建高校与民族医药机构的交流桥梁,11月12日,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博士40余学子走进北京瑶医医院,开启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体验感的参观学习之旅。在医院领导的热情接待与细致引领下,学子们近距离触摸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亲身感受瑶医药“绿色疗愈”的独特魅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化了对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的认知。

活动伊始,北京瑶医医院领导对学子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瑶族文化溯源与瑶医药传承”展开分享。北京瑶医医院工会主席王志愿在带领学子们参观时介绍道,瑶族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祖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蚩尤部落,历经千年迁徙,在南岭山脉等广袤地域形成了“依山而居、傍水而息”的生活格局 。独特的生存环境孕育了瑶族“天人合一”的核心文化理念,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节律,将山川草木视为生命共同体,这种理念也深深融入瑶医药的发展脉络中。

北京瑶医医院工会主席王志愿结合生动的历史典故,详解了瑶族文化“多元融合、坚韧传承”的鲜明特点,而瑶医药作为瑶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形成了“简、验、便、廉、效”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学子们聚焦瑶医药的核心特色——百种绿色疗法,展开深度探索。北京瑶医医院工会主席王志愿重点讲解了瑶浴、蟒针疗法等特色绿色疗法,让学子们直呼“大开眼界”。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浴让学子们驻足良久。北京瑶医医院工会主席王志愿介绍,瑶族是一个承载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古老民族,他们生活在山区高山,多雨多雾,容易受疾病的侵袭。但是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很少有皮肤病、心脏、妇科、风湿等疾病。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中,瑶族人学会了识别各种草木的性质,利用草木的枝、根、皮、叶、花朵医治疾病。劳动后受寒,也要进行药浴,可起到温中散寒、舒经活络及恢复体力、预防风湿的作用。无论是产后调理、祛湿散寒,还是养生保健,瑶浴都能发挥独特作用,巴马瑶族女性产后通过瑶浴调理,三天即可下地劳作且少患妇科疾病的案例,让学子们对其疗效惊叹不已。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子们踊跃提问,围绕“瑶医药的现代化传承”“绿色疗法的科学依据”“瑶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问题与北京瑶医医院工会主席王志愿、办公室主任任玢、咨询科主管谢爱兰等领导进行深入探讨。办公室主任任玢表示,北京瑶医医院始终坚守“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瑶医药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让传统瑶医药更好地适应现代健康需求。

“这次参观让我对民族医药有了全新的认识,瑶文化的深厚与瑶医药的神奇令人震撼。”一名中央民族大学学子感慨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让更多人了解瑶医药的价值。”

此次中央民族大学学子走进北京瑶医医院的参观学习活动,不仅为高校学子提供了接触民族医药的实践平台,更搭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沟通桥梁。北京瑶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研学交流活动,让更多人走进瑶医药、了解瑶文化,推动民族医药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民族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