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2025年会盛大启幕,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原卫生部部长高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王贺胜,卫生部中药司原医疗管理处副处长许志仁,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兼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徐旭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金大鹏,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云峰等全国民族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传统医药与现代健康管理的融合创新之路。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国际防癌长寿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民族医药创新与发展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覃氏瑶医第十三代掌门人、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受邀出席,并发表《瑶医“治未病”智慧:从千年传承到现代健康管理的创新实践》主旨演讲,以瑶医千年传承的哲学内核为基,结合“减法医学”“十位一体”康体理念等创新实践,为民族医药赋能健康中国提供了新思路。

覃氏瑶医第十四代传人、北京瑶医医院副院长、上海德坤瑶医门诊部主任覃建峰,北京瑶医医院副院长何芳,北京瑶医医院副院长、北京德坤瑶医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陈薪羽等领导一同出席大会。
演讲开篇,覃迅云院士指出,现代人因营养过剩、毒素堆积导致体内“产能过剩”,形成“窍道堵塞、管腺不通”的病理基础。因此提出“减法生态医学模式”,主张通过疏通人体“窍道”、排除毒素,给身体做“减法”来恢复身体平衡。

“瑶医‘治未病’不是简单的‘预防’,而是一套包含‘未病先防、欲病早调、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完整哲学体系。”覃迅云院士在演讲中详细讲述了瑶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瑶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包含“天人合一”。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和谐统一,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气候等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养生方法,以维持身体健康。

“盈亏平和”也是瑶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出现盈亏失衡时就会引发疾病,因此要通过调节使人体恢复平衡。
“这些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瑶民在千年生存实践中总结的‘保命智慧’——深山环境恶劣,瑶民正是靠‘治未病’的提前干预,才能少生病、少重病。”覃迅云院士的解读,让古老瑶医智慧与现代健康需求实现了跨时空共鸣。
传承不是守旧,覃迅云院士创新提出“五大处方”“十位一体”治慢病,既关注患者身体健康,又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做到身、心、灵协同平衡。强调全面健康管理,涵盖个体多个层面及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形成完整健康生态系统。

演讲最后,覃迅云院士表示:将推动“五大处方”和“十位一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使瑶医智慧能够更系统、更规范地应用于健康管理,让更多人受益。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地域限制,让人们能更便捷地获取瑶医健康服务,实现随时随地的健康管理。建立瑶医传承和培训体系,培养专业的瑶医人才。发展瑶医康养旅游,将瑶医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更多人在旅游过程中体验瑶医文化,感受瑶医“治未病”的魅力。

从千年瑶山的生存智慧,到现代健康管理的创新方案,覃迅云院士的演讲,不仅是瑶医“治未病”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民族医药从“传承”到“活用”的生动实践。北京瑶医医院也将继续以覃迅云院士的探索为引领,让瑶医智慧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一抹独特的民族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