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德坤瑶医建院四十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怀着崇敬与感恩之心,聆听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国际防癌长寿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覃氏瑶医第十三代掌门人、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讲述那段浸润着父爱与师恩的成长岁月,感受一份跨越百年的瑶医传承,见证一家医院四十年的初心坚守。
“我11岁就跟着恩师父亲进山采药、侍诊,那些年在山林间的脚步,在诊室里的见闻,是我这辈子最珍贵的启蒙。”回忆起童年时光,覃迅云院士的眼神里满是温情。彼时的他,跟在父亲覃德坤身后,穿梭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辨认着一株株瑶药的形态与药性;待在弥漫着药香的诊室里,看着父亲为患者问诊、开具药方,听着患者痊愈后发自内心的感谢。父亲治病救人的每一个瞬间,都像种子一样落在他的心里,让“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梦想在年少的心中悄然生根。
大学毕业后,覃迅云院士毫不犹豫地回到父亲身边,继续追随父亲学习。要知道,覃德坤老先生身为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承载着360余年瑶医传承的绝技,每一个药方、每一种疗法,都是祖辈们在长期行医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为了让这份传承不中断、不褪色,覃德坤老先生对儿子的要求十分严苛。“有一次,我开的处方被父亲批了‘狗屁不通’,还在患者面前让我当众出丑。”提及这段往事,覃迅云院士没有丝毫抱怨,反而满是感激,“当时我又羞愧又委屈,可事后冷静下来才明白,父亲的严厉不是苛责,而是对患者的负责,对瑶医传承的敬畏。”
正是这份“不近人情”的严格,成为了覃迅云院士成长路上最有力的鞭策。他把父亲的批评当作动力,反复钻研瑶医典籍,不断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父亲请教。日复一日的打磨,让他从最初那个会被父亲批评的年轻医者,成长为如今享誉业界的瑶医专家、院士。“没有父亲当年的严格要求,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覃迅云院士始终坚信,父亲的每一次“严厉”,都是在为他的行医之路筑牢根基,让他始终牢记“医者仁心”的初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德坤瑶医建院四十周年的节点回望,从最初的坚守到如今的发展,医院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覃氏瑶医“严字当头、患者至上”的理念传承。作为覃氏瑶医的第十三代传人,覃迅云院士也将父亲的严格要求延续到了对后辈的培养中。他常常告诫医院的年轻医者:“瑶医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责任的交接。我们手中握着的是患者的希望,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他的影响下,北京瑶医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用精湛的瑶医技艺为患者解除病痛,用温暖的服务传递医者关怀。
未来,北京瑶医医院将继续以覃德坤先生的精神为指引,以覃迅云院士的要求为标准,在瑶医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百姓健康,让覃氏瑶医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