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先生百年诞辰的烛火映照来路,当德坤瑶医四十年征程的钟鸣回响耳畔,我们总会想起2008年那个撕裂山河的春夏之交。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之上,覃氏瑶医第十三代掌门人覃迅云院士带领医护团队逆行出征的身影。
“救人,快去救人!”这是覃迅云院长得知汶川地震的第一反应,“那么强烈的地震,肯定有很多人员被埋或者受伤,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医生。”覃氏瑶医用最快的时间筹集了30多万元药品和物资,并抽调了12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和覃迅云院长一起分乘3辆汽车,连夜赶赴灾区——“我们是最先到达的第一支外地医疗队”。
覃迅云院长与官兵一起在绵竹体育馆抢救病人
5月14日凌晨3点,覃迅云院长和医疗队赶到都江堰市中医院。虽然在路上已经设想了灾区的许多惨烈场景,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让覃迅云院长感到震惊:“惨不忍睹啊!医院的住院楼垮塌,废墟下面压着上百名患者和医护人员。当地中医院的李院长正焦急万分地组织营救,见到我们,他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你们来了,我们有救了!”后来才知道,我们是最先到达的第一支外地医疗队。”最让覃迅云院长着急的是救护车等转运伤员车辆的匮乏。
“许多伤员被救出来的时候还活着,但因为没有救护车,不能及时把他们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去救治,最终没能留住他们的生命。作为医生,除了简单地给他们包扎伤口、鼓励他们外,却什么也做不了,你知道这有多痛苦?”覃迅云院长哽咽地说。
一辆救护车只能拉四五名伤员,而且只有寥寥可数的几辆。没有救护车,一些受伤群众只能等死,这样不行!5月17日晚,覃迅云院长留下医疗队,连夜坐飞机赶回北京,紧急筹措了100多万元资金,购买了5辆救护车和药品,给自己的医疗队又配备了3辆救护车,并抽调了24名医务人员和7名司机,迅速组建了第二批医疗队。“因为司机不够,本来我打算自己当司机开过去,没想到北京市门头沟区卫生局局长赵国章听说后,大力支持,亲自挑选9名优秀司机支援我们。这样,我们一辆救护车就有了两名司机,可以轮流开,保证安全。”
覃迅云院长(右一)为四川省中医局赠送救护车
5月20日上午,8辆印有“民族兄弟抗震救灾心连心”的救援车队,载着40名队员,带着爱心、决心和勇敢奔赴灾区 。“一路上,我们很感动,医疗队刚到河北境内,路上就有许多饭馆免费为我们提供饭菜,许多老乡还硬把我们拦下来,请我们吃完饭再走。只要车队一停,就有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过来问‘是不是找不到路’,要给我们带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仅用了28 个小时就赶到成都,把5辆救护车捐赠给了灾区的5所中医院,把价值40多万元的药品捐赠给了绵阳市红十字会。”
南河体育馆捐赠药品现场
在当地指挥部的安排下,覃迅云院长带领的第二批医疗队被分成3组,分赴平武、江油、都江堰、彭州、绵阳、绵竹、德阳等地实施救助。
图强村义诊现场
“我们也是战士,子弟兵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灾区许多人的身上出现红色的丘疹,奇痒无比,挠得鲜血淋漓,却越挠越痒——这是一种主要因为天气潮湿而引起的震后多发病,大人孩子都容易患上,许多外用药效果都不明显。覃迅云院长试着使用瑶医治疗红斑狼疮用的外用药水,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病人很快就解除了痒、肿、痛等问题。得知彭州市银厂沟有一支救灾空军部队,因为长期在山里救援,湿气太重,许多战士也患上了这种痒疹,覃迅云院长和他的医疗队员当即要求随军车入山,为战士们治病。空军某部曹定国少将担心地说:“山里有余震,路也很危险。”“我们也是战士,子弟兵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覃迅云院长坚定地说。最后,他们的请求终于被批准。上山后,覃迅云院长了解到,部分战士因为到受污染的河里洗澡,皮肤出现痒疹,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经过瑶药的及时治疗,战士们终于摆脱了折磨了他们多日的痒疹。
瑶医在绵阳的捐赠仪式上
在抗震救灾一线,覃迅云院长和他的医疗队先后三次进入灾区救助伤员,辗转七个市县十多个乡镇,救治病员3万余人,捐助救护车5台、捐款100万人民币、药品170多万元。
瑶医在四川省中医局捐赠现场
抗震救灾四部委证书
国家授予覃迅云院长“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
如今,站在覃德坤先生百年诞辰与德坤瑶医建院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汶川救援的那些日夜早已沉淀为精神的养分。从抗击非典到驰援新冠,变的是时光流转,不变的是"没有慈善胸怀的人不能办医院,没有仁德爱心的人不能当医生"的誓言。一段段用生命践行使命的记忆永远不会褪色,它提醒着每一位瑶医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何出发;无论发展到何种规模,都要守住那份跨越百年的医者仁心。
未来,覃氏瑶医将继续以百年传承为根,以四十年积淀为基,让瑶医药的智慧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胸怀仁德,利济乾坤"的家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