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持续降雨,气温跟着“跳水”,感冒、咳嗽的患者也悄悄增加。这场降雨降温让呼吸道黏膜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冷空气让血管收缩,雨水带来的湿气困住脾胃,病毒趁机在干燥又密闭的空间里滋生,免疫力稍弱就容易中招。
“寒从脚入,湿由皮侵”,穿衣要遵循“上薄下厚”原则,脚踝、腰腹、颈部这三个“薄弱区”必须重点防护,穿长袜、戴围巾,避免寒湿从经络缝隙钻进体内。 淋雨后,回家先用40℃左右的热盐水泡脚10分钟,既能驱寒又能止痒,泡完搓揉涌泉穴,能快速激活气血。 季节交替时,脾胃功能弱则免疫力差。秋雨带来的湿寒易困阻脾胃,让人没胃口、浑身发沉,这正是感冒的“前奏”。饮食上要少碰生冷瓜果,多吃温性食材,发汗通阳又散寒。 每天要保证1500毫升左右的温热水摄入,也可以用梨、柚子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榨汁饮用,滋润黏膜的同时补充营养,减少病毒附着的机会。 即使天冷也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但要避开早晚最冷时段,防止开窗时受凉。 如果室内干燥,可放一盆清水或用加湿器保持湿度,避免黏膜干燥导致免疫球蛋白减少。同时要牢记“手口防护”: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咳嗽、打喷嚏用手肘遮挡,减少病毒通过眼鼻口入侵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