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流鼻涕、皮肤发痒、眼睛红肿……这些可能都是秋季过敏在作祟。
秋季过敏高发,主要和这几类“过敏原”有关:
花粉:秋季是蒿草、豚草、藜草等杂草的盛花期,它们的花粉颗粒小、传播范围广,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发鼻痒、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尘螨:秋季气温下降,人们开窗通风减少,室内湿度相对适宜,尘螨容易大量繁殖。
霉菌:秋雨过后,潮湿的环境利于霉菌生长,尤其是墙角、地毯、盆栽土壤等地方。霉菌孢子随空气漂浮,被吸入后可能引起呼吸道过敏。
温差与干燥:秋季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刺激鼻黏膜和呼吸道,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同时空气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减弱,也容易出现瘙痒、脱屑等过敏反应。
不同人对过敏原的反应不同,常见症状主要有:
呼吸道症状: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干咳、咽痒;胸闷、喘息。
皮肤症状:皮肤瘙痒、红斑、风团,或湿疹加重,尤其四肢、面部等暴露部位更易出现。
眼部症状:眼痒、流泪、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且每年秋季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
预防是应对过敏的关键,做好这几点能降低发作几率:
1. 避开过敏原
花粉浓度高时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眼镜,穿长袖衣裤,避免花粉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回家后及时换衣服、洗脸、漱口;室内勤打扫,定期清理尘螨;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潮湿角落及时清理。
2. 保护皮肤和呼吸道
每天涂抹温和的保湿霜;避免接触动物毛发;雾霾或空气质量差时,外出戴口罩。
3. 增强自身抵抗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橙子、西兰花),少吃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