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正是为了提醒我们关注肝脏健康,重视肝炎的预防。肝脏承担着解毒、代谢、合成等重要功能,可一旦被肝炎病毒盯上,往往在悄无声息中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肝炎是肝脏因病毒、细菌、酒精、药物等因素引发的炎症,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类,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
甲肝和戊肝多通过“病从口入”传播,比如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乙肝、丙肝和丁肝则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像共用针具、不规范输血等都可能中招。
这些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悄悄攻击肝脏,初期可能只是乏力、食欲下降,很容易被当成“小毛病”,但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后果不堪设想。

管好“嘴”和“手”,阻断“入口”传播
饭前便后洗手,用肥皂认真搓洗至少20秒;
生熟食物分开处理,肉类、海鲜彻底煮熟再吃,不喝生水、不吃来源不明的食物;
在外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量少吃路边摊的生冷小吃。
远离危险行为,拒绝“血液”传播
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沾有血液的个人用品;
看病、纹身、打耳洞等一定要去正规机构,确保器械严格消毒;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如需输血,务必选择正规医院,确认血液经过严格检测。
注意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
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预防艾滋病,也能降低乙肝、丙肝的感染风险。如果伴侣是肝炎病毒携带者,更要做好防护,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