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却容易忽视自身的健康。其实,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7月24日是国际自我保健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提醒着我们,要时刻关注自我保健,重视“治未病”的养生理念。
未病先防:这是“治未病”的基础,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及良好的心态情绪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入侵。 既病防变:一旦疾病发生,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瘥后防复:在疾病康复后,也要注意调养身体,防止疾病复发。此时,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休息以及必要的康复训练都至关重要。 瑶族人民是世界上长寿的民族之一,这都归功于瑶族人“治未病”的理念,瑶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高预防疾病。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是维护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传统的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瑶医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结合三大法宝。 很多疾病都是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恶性循环,毫无节制的饮食、肆无忌惮的熬夜、久坐不动……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 ①合理饮食:遵循“三高五低七分饱”的原则,即高新鲜度、高纤维、高蛋白质;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低酒精;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加工食品和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 ②适量运动: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情。对于久坐一族,每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避免长时间久坐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③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间,每晚尽量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④ 心理调节: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削弱机体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