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你我共同努力,终止结核流行。”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向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发表书面致辞。彭丽媛表示,近年来,在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动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结核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将此项工作纳入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开展多部门合作,呼吁全社会参与,并积极推广新诊断技术、新治疗方案和新管理工具,结核病患者治愈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主要侵袭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该菌也可侵袭人体其他器官。人体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但是大部人会进入长期的潜伏感染状态,除少数婴幼儿、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在感染最初的1至2月内发展为结核病。咳嗽、咳痰,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度,可持续数周,常常伴有乏力或者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不一定!确定肺结核除了以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痰检查(痰涂片,痰培养)往往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一般来说,痰检查阳性基本上就确诊肺结核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1060万,发病率为134/10万,结核病是单一传染源的头号死亡原因,也是全球第13大死因。我国2021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0万(2020年84.2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5/10万(2020年59/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结核病可以发生在除了头发和指甲外的任何器官。肺结核不治疗时几乎不能自愈,肺部病变吸收愈合十分缓慢、反复恶化和播散,病程迁延,形成空洞及纤维化,当病变累及血管时会引发咯血,对肺组织和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如果患者接受规范科学的抗结核治疗,也至少6个月才可治好。一旦治疗不规律,常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变成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的疗程长、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而且传播耐药结核菌。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在人口密集的学校、工厂等场所,常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不及时导致结核传播和聚集性发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即可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病发病。在家庭、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每年都有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不及时而引起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后发现自己的脸色晦暗无光,那么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暗号,暗示身体中毒素太多了,要当心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人体肾脏,有着调节体内水分的新陈代谢功能,当肾脏过滤功能下降或者是出现问题时,那么,体内的废物就会堆积,并随着时间越积越多,最后就会导致人体的肤色发暗。及早发现患者和规范治疗及管理是结核病预防控制的核心环节
(一)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可疑症状的识别能力和及时就医的意识。医生提高对肺结核的警惕性,及时识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并进行规范检查、诊断和传染病报告,将患者转诊到辖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二)规范治疗肺结核患者
对于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要为其制定科学的化疗方案,结防机构联合社区医生落实对患者的健康管理,确保患者能规律、全程完成治疗,达到治愈目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对家人和周围人的传播。
莫慌张,不一定,不是所有肺结核都具有传染性的,只有排菌肺结核患者才是传染源。肺结核患者规范治疗之后,一般都没有传染性了。肺结核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因此佩戴口罩是预防结核传染的有效方法。确诊肺结核之后,积极治疗,经过医生确认不具有传染性之后才可以回到集体环境中工作。积极配合治疗,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应尽量进行住院治疗,传染性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再回到家里继续服药,遵照医嘱。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休息和营养,房间多通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尽快恢复。消除结核,人人有责,如果身边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人,为了他的健康,也为了自己的健康,提醒他去正规医院检查排除,早发现,早治疗。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关心关爱他们,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他们,因为结核真的可防可治。结核病从前称为“痨病”,由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引起,是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目前仍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的阻断传播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结核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仍是肺结核患者的早发现及科学的治疗管理。
对大众预防结核病的建议
一是保持对结核病的警惕。了解结核病的危害,知晓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技能。
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贯彻落实“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会消毒、一米线、不聚集、强体魄、重营养、好心态”九大行动。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要戴口罩,不长时间待在封闭人多空气流通差的环境,远离频繁咳嗽者,保护健康,预防结核病。
三是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或痰中带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四是积极履行结核病防治个人责任。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及时就医,被诊断为肺结核时积极配合治疗及相关管理,做好感染控制,避免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