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
经常能听到有些克制的姑娘说:
“不能再吃了,不然胃要被撑大了!”。
没错,
很多人都认为胃就像一个劣质气球,
经常往大了吹,就会越来越松,
甚至有爆掉的危险;
而如果总是不去吹它,
橡胶会老化,胃也会渐渐萎缩。
那么,
我们的胃真的和气球一样脆弱吗?
下面一起来看看北京瑶医医院专家的专业解答:
胃能变大变小?
胃是不是真的会变大变小,得先来了解一下胃的正常生理结构……
胃也叫胃囊,最外层的胃壁是由好几层肌肉组织构成,具有很强的伸缩性。胃囊扩张后能容纳食物的量称为“胃容量”。一般来说,人在完全空腹的时候,胃容量大约有50~100毫升;正常吃饱饭之后,胃容量则可以达到1200~1600毫升。
换言之,人在空腹和饱腹的情况下,胃囊大小差异可高达20倍。
胃囊大小可能会随着你的进食量改变,但是胃容量却不会发生变化。
当食物吃进去时,胃囊会慢慢变大,胃内腺体分泌增加、蠕动增强,让食物在胃内充分和胃液混合(食物变成食糜),好在接下来的肠道中吸收。
只要当食物排空,消化完全后,胃就又会恢复原来的形态,此时的胃会维持在一个轻微收缩的状态。因此,吃多了,胃会出现暂时性的变大,但胃容量却不变,而饿几顿,胃也并不会减小。就像气球,吹气后会慢慢变大,但只要将气放走,它会变成原来的样子,却不会变得更小。
胃容量不变,为什么“大胃王”能吃下超过常人数倍的食物?
瑶医专家介绍到,“大胃王”的胃容量可能并不会比常人大很多,只是胃的弹性天生比较好,每次都能吃到2400~3200ml,达到胃的极限度;
另外,人体食欲的大小并不能单纯看胃容量,吃多少,与我们胃肠道、饱食和饥饿中枢、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调节都有关系,而这三者又会因为体质、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原因互相调节、制约,保持相对的平衡。
长期吃很多食物,胃壁增厚,蠕动加快,饭量自然就大。
注意
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导致食欲增加。
节食后,为什么越吃越少?
既然胃的大小并不会发生改变,又为什么一段时间的节食后饭量变小了呢?
首先要明白,人的饥饿感并不是胃发出的,而是大脑神经中枢的一种感觉,胃也不过是“接收器”。若感觉自己吃的越来越少,不是胃变小了,而是你的大脑发出指令来压抑住了你的饥饿感,应对这种饥荒模式,降低食欲。一部分严重的人甚至会出现厌食症。
吃不对,胃生气!
有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随便吃;有人为了减肥,很少吃……做人不能那么任性,不是你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的,要考虑一下胃的感受,否则,胃一旦开始“反击”,就遭殃了……
1、吃太多——胃肠功能障碍
长期暴饮暴食,胃壁肌肉就会被撑薄,弹性就会下降,可能会导致胃动力减弱,胃下垂、胃无力等胃肠功能障碍;
另外,吃太多还会挤压到其他内脏器官,如横膈膜、心脏、肺部等,影响脏器正常工作。
2、吃太快——吸收困难
我们日常吃的大多是细粮,吃饭速度过快,一方面是咀嚼不够,容易增加胃负担;另一方面,人很容易吃撑,另外,细粮相较粗粮升糖高,吃得多,血糖就更容易升高了!
3、长期饥饿——黏膜腺体萎缩
长期饥饿缺乏食物会导致胃酸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同时粘膜腺体由于失用,可能出现粘膜腺体萎缩的情况;另外,缺乏食物的刺激,胆汁长期滞留在胆囊中,容易诱发胆结石。
总之,
胃并不会因为多吃或饥饿
而导致容量的改变,
但应该尽量避免长期吃撑或饥饿,
保持规律的三餐,
你对胃好,胃才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