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季,大家有没有觉得忽然间身边多了好多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的声音?有人说这些都是感冒的症状,也有人说这是流感的表现才对。感冒和流感不一样的吗?
近7成的人分不清感冒和流感
现实中,近7成的人分不清感冒和流感,把两者混淆,或者认为感冒=流感。这并不奇怪,因为两者具有很多相似的症状,都是影响呼吸道的传染病,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流感相较于普通感冒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流感严重时会致病死亡,普通感冒一般不会造成患者死亡。
普通感冒发病部位位于上呼吸道的鼻咽部。一般而言,是不存在合并细菌的情况,所以在治疗上也是不需要用到抗菌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而流行性感冒则是由一种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的部位会涉及到呼吸系统,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等。
何区分普通感冒与流感呢?
(1) 不适症状的区分 通常而言,普通感冒患者,出现的症状,会以咽部干痒或灼热痛、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而流行性感冒呢,出现的症状会有怕冷、发热,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身子软弱无力等。
(2) 从发热上判断 对于普通感冒患者来说呢,一般是没有发热的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低热的现象。而对于流行性感冒患者来说,则是通常都会有高热的情况,并且温度可以达到39摄氏度至41摄氏度。
(3)从痊愈时间来看 从身体的自我康复期来看呢,普通感冒由于是自限性的疾病,一般只需要5-7天就可以痊愈了。但是流行性感冒呢,虽然也是自限性,但由于流感病毒的影响,所以可能会引起肺炎等并发症,延长病期。
(4) 从流行性来看 普通感冒,由于其疾病的局限性,所以常是属于小规模内的传染,不具备流行性。而流行性感冒呢,对于各类人群都是容易感染,全年流行,可引发大规模的病毒传染。
治感冒常犯的4个错误——看看你有没有中过招!
1、用抗生素,大多无效 抗生素虽然是应对细菌感染的利器,对病毒却束手无策。只有在感冒出现细菌感染时,才需要遵医嘱用抗生素。感冒初期就吃抗生素,不但无效,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迷信输液,十分危险 感冒输液往往输注的是抗生素,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疗效迅速,但风险也很大,不良反应迅猛。静脉滴注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比口服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对多数感冒而言,口服药物就能较好地控制症状,不建议输液。
3、成分选错,效果有限 感冒药的成分不同,相应的功效有很大区别。举例来说,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感冒引起的疼痛、发热;伪麻黄碱可收缩毛细血管、减轻鼻塞;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可减轻流涕、打喷嚏;右美沙芬用于止咳。如果没有根据症状选药,很难控制病情。
4、重复用药,伤害肝肾 很多复方感冒药成分类似,如果为了更快康复,就重复用药,或超量、超频次服药,很容易伤害肝肾。
普通感冒和流感用药要“对症”具体区别如下:
普通感冒 对于普通感冒患者来说,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少用药或者不用药,以休息为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多饮水,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在用药方面,可以选择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
流行性感冒 首先为了防止感染,患者最好进行隔离,并且保持空间内有良好的通风。在抗病毒 药物方面,可以使用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并且尽量在早期用药,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
得了普通感冒,可以自行购买药物缓解,而得了流感则需要尽快就医,擅自使用感冒药不仅没作用,还会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