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引起了近乎全民恐慌,那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患者有何临床表现?市民如何进行正确自我防护?
在众多防范措施中,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戴口罩”。那戴口罩真的能预防感染吗?
读完这篇文章,你就全明白了!
一图读懂新型冠状病毒
↓↓↓

口罩能预防感染吗?
常见的口罩有以下几种: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
但购买时要注意,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N95型口罩
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相比较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密闭更好。
普通棉布口罩
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
买不到口罩,还能这样预防感染!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相互传播。
1. 直接传播。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乃至呼出气体中,都带有病毒,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患病者或者携带病毒的动物呼出气、嚎叫,同样也有病毒,会导致感染。不过,这需要近距离接触。
2. 气溶胶传播。病人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大的颗粒会沉积下去,而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就会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就会感染。
3. 接触传播。病人喷嚏、咳嗽的飞沫,虽然开始是播撒在空气中,但最终会沉积下来,沉积在地面、桌椅、门把手等日常用品上面,还有病人口水、痰液、唾液等分泌物,以及沾染上各类分泌物的手触摸日常用品,也会把病毒留在上面。
如果正常人的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手就会被污染,再接触自己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可引起感染,这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我们了解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就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无论是咳嗽、喷嚏、流鼻涕,一定要用纸张、手帕遮挡。若无东西可用,可用手遮挡,不能对着别人喷嚏、咳嗽。
·人与人之间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尤其是面对面谈话时。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对疑似罹患传染性疾病的人,应及早隔离。不探视疑似罹患传染病的病人。
·传染病高发季节不要凑热闹,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居家,保持室内不断地通风换气。
·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当时实在没有可吐痰的地方,可以先吐在纸张上,方便时再把它放到它的归宿地。
·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手。要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 、鼻。
·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
·合理作息、不熬夜、不过劳。疲劳可以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病的好办法。
·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