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上掀起了一股自制美食的风潮,憋在家里不能出门的大家各显神通,并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自制美食 大型翻车现场。
但有一些自制食品的「翻车」,就不那么轻松了,甚至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为大家盘点几种「高危」自制食物。特别是最后一种,不仅最常见,而且能致命。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这些东西还是尽量别做了
自制食品有一些危害我们要防备,比如自制的腌菜,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自然发酵不当,容易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发酵过程不易控制,无法避免杂菌污染等。
自酿葡萄酒
自酿葡萄酒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习惯,但家庭酿制没有规范的质控手段,也没有品质检验确保安全,如果操作不当出现甲醇超标,就很危险。
而甲醇的危害各大媒体也是年年报道,喝了「甲」酒中毒,会导致失明甚至危害生命。
经过分析互联网上不严谨的自酿方案,我们发现自酿葡萄酒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环节:
1.原料准备不合理
酒庄的酿酒原料是专用品种,普通自酿爱好者难以购得,大家通常只能买到鲜食葡萄。
用于酿造葡萄酒的葡萄需要成熟度高、无破损、无发霉等迹象的葡萄。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很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染菌几率很高,最终容易引发微生物、挥发酸升高
所以,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一定要选用新鲜的葡萄,切不可把葡萄买回家存放几天后才开始酿造葡萄酒。
2.发酵容器不合理
大家在自酿葡萄酒的时候,通常会将家里的瓶瓶罐罐、水桶、大缸等等用做酿造葡萄酒的容器,玻璃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等也时常上阵。
其实在自酿葡萄酒时最好不要用塑料、不锈钢、铝器皿等来盛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3.不合理使用添加剂
大部分爱好者缺乏食品科学知识,谈添加剂色变。甚至刻意回避添加剂的使用,殊不知器材简陋的条件下再少了这一道防线,会带来更多危害。
4.不合理添加糖分
在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大家需要了解一点基础知识:酿酒的过程实际是一个糖被酵母分解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鲜食葡萄的含糖量,是无法支撑自然发酵的,一定要加糖。若过量添加最后会得到容易醉人的高酒度葡萄酒,发酵不彻底的糖也容易导致杂菌污染。
5.发酵管理不当
酵母是活物,需要合适的生存温度。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发酵过于旺盛,香气不佳,甚至可能引起甲醇,杂醇油等不良指标上升,而家庭自酿难以做到精确控温。
自制腌菜吃了会致癌!这一点你一定要注意!
不少家庭都喜欢自制腌菜,味美存放时间又长,方便快捷,享受美味的同时又担心腌菜致癌,让人很是心累。
为什么说腌菜会致癌?
为了腌菜能更入味,口感也更好,腌菜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盐。但是我们都知道,摄入过多的盐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而且还会损害肠胃道黏膜,容易诱发肠胃炎症等疾病。
这些疾病虽然不会立刻让人致癌,但是如果长期吃含盐量高的腌菜,导致这类疾病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就容易出现癌变。
此外,腌菜的腌制时间也是一个问题,由于腌菜中容易含有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杂质,在腌制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酸胺等物质,这是一种容易使人致癌的物质。
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不合格或制作方法不当的腌菜确实有致癌的风险,尤其是胃癌。
自制发酵豆制品
自制发酵豆制品可能是最常见的,但后果也是最严重的,常有致死事件的报道。而与之前提到的几种不同,发酵豆制品中毒主要是因为肉毒毒素。
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是已知所有化学和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烈的物质之一。
它对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 0.0000001 g。即,1 kg 肉毒毒素结晶足够毒死全世界所有人口(事实上可毒死 100 亿人)。
请务必告诫亲朋好友:
不要迷信自制,工厂的制作条件比家庭严苛多了。
家庭自制没有控制有害物质的条件,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正规产品,经过层层杀菌、检验,比自己在家做的要靠谱得多。
请不要随意尝试做这些东西,别把自己和家人置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