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因为忙碌的工作都会出现饮食不规律等原因,还有一些人喜欢吃重口味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饮食习惯都是引发肠胃疾病的主要元凶。
有数据显示,中国14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就有2亿,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5%,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胃癌的“第一道关卡”
胃黏膜是我们预防胃癌的“第一道关卡”,专家告诉我们,90%的胃病患者,比如胃癌和胃溃疡的患者大都是因为一开始没有保护好胃黏膜。如果胃黏膜被破坏了,胃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蛋白就容易渗出去,蛋白的大量丢失就容易造成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因是什么?
很多胃肠道疾病均能引起蛋白质丢失。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为:
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
3. 肠淋巴管阻塞,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
胃癌的特殊症状:腹水
肿瘤患者因为肿瘤的刺激(胸膜或者腹膜),或者 肿瘤增殖过度消耗机体的蛋白质,容易导致人体血液中蛋白质减少,出现低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因为肿瘤造成蛋白丢失,从而引起一一些胃肠道症状,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会引起肠胃的水肿。
这种腹水有哪些特点?
胃癌有一些常见的症状,比如腹痛、呕吐、反酸、黑便等,除了这些常见的症状,胃癌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症状:腹水,有些患者合并有双下肢水肿。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约50ml液体,对肠道等腹腔内脏起润滑作用。在病理状态下,当腹腔内的液体超过200ml以上时,就称为“腹水”。
胃癌腹水与肾病腹水的区别
肾脏腹水特点:全身性的水肿,上半身的水肿更明显
胃癌腹水特点:腹部、双下肢明显,有腹胀感,坐立难安,腿沉,通过按摩、利尿剂排出腹水的效果不明显。
生活和饮食中该如何修复胃黏膜呢?
戒烟、戒酒、忌咸、忌辛辣、细嚼慢咽。家庭提倡分餐分筷,分餐制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和一些病毒的传染。高盐会对胃黏膜直接造成伤害,受损的胃黏膜在修复过程中,如果发生基因突变,会增加胃癌的风险。不仅要低盐饮食,另外要注意饮食多样化,重视高蛋白的摄入。高蛋白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鸡蛋、豆制品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