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过着“衣食无忧”、“酒足饭饱”的富足生活的人,更能长寿。
然而,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想老得慢些,请适当保持饥饿。
确实很颠覆,但可不是信口胡说,这要从美国科学家曾做过的一个实验说起。
关于两群猴子的研究
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分成两组: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管饱;另外一组严格控制饮食,只让吃七八分饱。10年后——
敞开吃的这100只猴子中,很多体胖多病的猴子,有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100 只猴子死了50只;而控制饮食的那100只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这就说明了适当控制饮食是有利于长寿的。
我们常听老人家说一句话:人的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走
如果大家还记得,六年前,复旦大学女老师于娟患癌去世,曾经轰动一时。
在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她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法,写下了一篇《为啥是我得癌症?》,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让人警醒的地方。
“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还喂母乳一年;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
那么为什么她得癌了?她得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饮食习惯:比如说,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
孔雀、海鸥、鲸鱼、梅花鹿、麂子、野猪甚至五步蛇,能见到的都被她吃过,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吃了,到了哪怕不好吃也要试一下的地步。
再比如说,暴饮暴食
“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我很贪吃。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哪怕是身体不舒服、腰疼(其实当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了),还要一天吃掉七个螃蟹。
而且,于老师还嗜荤如命,“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
不是说你吃什么就能适应什么,而是说食物到了你的身体内,如果营养不适应,就会引起你身体发生变异。
最严重的变异,就是吃出了癌症。
“食不过饱”是钟南山院士的养生原则
就在9月8号的时候,他荣获了共和国勋章,在走红毯的时候,我们看到他走得比较的快,甚至被打趣到,84岁走出了38岁的步伐。
他表示,所有长寿老人非常重要的一条养生秘诀就是:不要吃太饱。中年以上人群,若感觉到七八分饱最好,一个是消化效率特别高,另一个对整个消化系统的负荷也比较小。饮食过饱也会导致大脑早衰、肠胃负担过重、过胖导致“三高”等慢病出现。
那么,为什么控制饮食可以延缓衰老呢?
延缓细胞老化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项血管衰老的研究中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产生一种称为β-羟丁酸的分子,是由肝脏产生的酮基分子,可以减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还有一些研究已经证明,适度饥饿对延缓衰老是有帮助的。
如果我们能够提取或者合成β-羟丁酸,是否可以减缓人类的衰老呢?
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氧自由基,能加速人体细胞衰老。能量摄入过高,会产生更多的氧自由基。
因此,适当控制饮食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避免它对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美国和日本有些团体严格遵守低卡饮食原则,他们的寿命比全球平均寿命长。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老化研究所研究发现,食量减少40%可能让寿命延长20年。
减轻肠胃负担
摄入食物过多会让胃部可用空间变小,肠道的蠕动功能变差,影响肠道内食物的排空。
如果是蛋白质和脂肪类的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可产生大量的毒素和致癌物质,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
而减少食物的摄入,可使肠蠕动增加,加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加速了代谢废物的排泄,减少毒素和致癌物对人体的影响。
避免大脑代谢紊乱
饱食后,大脑中的一种因子——纤维芽细胞会增长数万倍,造成大脑皮质血氧供应不足、脑组织萎缩及脑功能退化,最终出现痴呆而减少寿命。
日本研究显示,老年失智症人群中有30-40%的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减轻体重
减少食物的摄入,可以减轻体重,除了保持良好的体型外,还可减少因肥胖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物资不是特别丰富的年代里,每人每月只有半斤油、一斤肉,粮食定量供应,那时很少有高血压、糖尿病和痛风的病人。但现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并且越来越年轻化,不得不说是与我们过量的饮食有关的。
所以,为了健康,千万别吃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