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迹象。当患上宫颈癌之后,宫颈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很多人误认为小病,以至于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是因为早期宫颈癌的症状往往不够典型,很多人认为癌症一定会痛,但并不一定,比如早期宫颈癌,并不会引起疼痛,仅仅表现为不规则流血,很容易被误诊为月经紊乱,一拖再拖,接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宫颈癌就可能不断进展。
另外,除了会出现不规则流血以外,宫颈癌还可以表现为异常排液,特别是米泔水样液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宫颈癌侵犯到邻近周围的组织和器官,还会引起尿频,尿急,下腹部和腿部肿痛。
宫颈糜烂不会变成宫颈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但其实,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宫颈外观正常,没有糜烂样改变,也有可能会患宫颈癌。
宫颈癌年轻化,千万别“作”
传统观念中宫颈癌是属于中老年妇女的疾病,因其好发年龄为45~60岁。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与习惯的改变,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小于35岁的患者已经屡见不鲜,临床上甚至可以见到小于20岁的患者。而且年轻的宫颈癌患者中低分化癌和腺癌的比例较高,治疗效果差,肿瘤易于浸润、扩散和转移。因此女性凡有性生活史一年以上者,就应该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