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表的数据,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和发病排名中,结直肠癌分别列于第5和第3位,新发病例约40万,死亡近20万,几乎每半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结直肠癌。
统计数字触目惊心,令人震惊——
64%:超过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85%:85%的患者 不知道怎么筛查结直肠癌;
97%:97%的结直肠癌患病前未做过肠镜;
85.8%:85.8%的被调查患者首次就诊原因是发现便血、严重腹泻或腹痛等进展期症状;
7.3%:7.3%的患者是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6.9%:仅6.9%是主动体检时发现;
83%:首次确诊时,83%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处于中晚期,且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傻子癌”是最好预防的癌症
结直肠癌的发病套路非常简单,超过90%的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慢慢发展而来。
从正常肠黏膜、到长出息肉,大约需要10-30年;从息肉到变成肠癌,一般需要5-15年时间,因为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可需要数十年时间。
先说说什么是息肉?
息肉的“息”,其实就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肠道内表面粘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其实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
准确一点说,大肠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而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是不是每个人都长有肠息肉?
也不是。
肠息肉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但三十几岁的人也有不少人长的有,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或者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
据统计,35-49岁,检出率为10-30%;超过50岁的人群中,检出率可达30-67%。
也就是说,超过50岁,几乎一半的人都长有这个定时炸弹。
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的高危人群,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这个时候,它往往还是一个良性的息肉,在肠镜下就可以轻松干掉。
发现肠息肉切掉后,也并非万事大吉了,原因在于:
1、由于一次肠镜,由于多种原因(比如肠道准备不好、医师经验、设备等的影响等),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漏网之鱼”;
2、喜欢长息肉的人还会再次长出来;
3、由于上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有可能“枯树发新芽”。
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息肉切除之后,要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千万不要忘了。
小结:肠息肉、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烟酒、遗传、久坐、肥胖、缺乏锻炼、炎症性肠病等因素相关,在生活上要多改掉不良习惯、摄入新鲜蔬果,适度锻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