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个故事
1889 年圣玛丽医院(即梅奥诊所前身)竣工,一个叫玛丽·约瑟夫的修女于同年开启了护士的职业生涯,6 周后即被任命为护理部主任。
当时,威廉·梅奥医生是掌握了麻醉、无菌/消毒和止血领域最新进展的领军人物,玛丽·约瑟夫在加入护理工作一年后即成为梅奥医生的第一位外科助理。梅奥医生让她参与到外科手术中,负责术前准备甚至手术的初始步骤和后续的关腹操作。
不久,玛丽·约瑟夫注意到脐周结节常见于晚期腹腔恶性肿瘤的患者。1928 年,梅奥医生在一次会议上以「玛丽·约瑟夫结节」之名报告了这一脐周体征。
但直到 1949 年,英国医生汉密尔顿·贝利在他撰写的教科书《临床外科学体征》中,才以修女之名将这种脐周转移灶命名为 玛丽·约瑟夫结节。
与玛丽·约瑟夫结节有关的恶性肿瘤
与玛丽·约瑟夫结节 有关的最为常见的腹腔恶性肿瘤位于胃肠道,包括胃(男性最常见)、结肠(盲肠、升结肠、直肠)、阑尾、胆囊、胆管、肝脏和胰腺,也可见于卵巢癌(女性最常见)、子宫内膜样癌、前列腺癌、睾丸等盆腔恶性肿瘤 。
在出现玛丽·约瑟夫结节 的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为 1.4:1,年龄介于 19~73 岁之间,中位年龄 46 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是腺癌(88.2%)、鳞癌等,52.9% 为低分化癌 。
玛丽约瑟夫结节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包括胃、卵巢、结肠和胰腺。文献中也有许多来源于其他部位的报道,包括淋巴瘤和前列腺癌。据报道大约占腹腔内和/或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1-3%。从解剖学角度看,多种传播模式都可能与脐转移的发生有关。直接腹膜扩散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因此绝大部分的玛丽约瑟夫结节结节患者都是伴有广泛的腹腔转移的进展期肿瘤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玛丽·约瑟夫结节可能是潜在恶性肿瘤的首发甚至唯一表现。
玛丽·约瑟夫结节的查体特征
玛丽·约瑟夫结节大小不一,绝大多数(70.6%)超过 2 cm 但通常小于 5 cm,呈白色、蓝紫色或棕红色,呈结节状,边界不清,质地韧(最常见)或坚硬,无痛或有压痛,表面皮肤可出现裂隙、溃疡或炎性表现,可伴血性、粘液性、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玛丽·约瑟夫结节,一个充满美感的名字,却犹如犹大之吻,意味着不幸。如果能尽可能早地确诊并有针对性的治疗,部分患者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