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必谈癌色变,但癌症一直是人们健康面临的潜在威胁。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 185 个国家 36 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
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乳腺癌发病率全球第一
之前,肺癌一直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而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肺癌为220万,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2020年 中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209万 ,占总数的46%,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发病人数最多。
在中国,乳腺癌呈现出“城市化”现象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 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
在中国,乳腺癌呈现出“城市化”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城市女性普遍面临着更大的职业压力,长期熬夜、精神持续紧张、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问题突出,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癌风险。不仅如此,根据国新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了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
时代特征下的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或是哺乳时期过短也都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女性的养生意识显著提高,年轻群体也有了服用保健品的习惯,但市面上许多女性保健品都含有雌激素,对此类保健品进行过量摄入会导致雌激素过高引起乳腺增生,甚至诱发乳腺癌。
中国癌症的“慢性病化”之路
癌症并不能与不治之症划等号,患癌也并不代表着生命的立刻终结。癌症具有慢性病的普遍特点,病因复杂、多种危险因素、长期潜伏、病程较长、造成功能障碍等。
随着癌症认知领域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癌症定义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并提出,癌症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通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痊愈的,还有三分之一是不可治愈,但是能够通过治疗达到控制。部分癌症的患者能够长期带癌生存。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可以大幅度推迟死亡时间,并且把握得越早,治愈的机率就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癌症正呈现出了一种“年轻化”趋势,过度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现象一旦长期存在,就会成为诱发年轻人患癌的罪魁祸首。“生活方式癌”日益普遍。
因此,正视癌症,避免谈癌色变,国民需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防癌检查。一旦确诊,在正规医院规范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人们也能够和癌症“友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