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被痔疮和肠癌混淆,多数人都不知道痔疮和直肠癌的区别。痔疮和直肠癌都属于直肠末端类的一种疾病,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在发病的时候一般都是大便带血,医生也常常会被误诊,很多人总会把直肠癌当城市之窗,一直到老百姓没法出去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已经到了直肠癌的晚期,这样就给身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如何区分肠癌和痔疮
1、痔疮患者虽然会大便带血,但是痔疮患者的大便次数不会改变,但肠癌则不同,肠癌患者大便次数会明显增多且不再规律。
2、肠癌患者大便带血的症状也与痔疮患者不同,痔疮患者出血一般都在大便前或者大便后,血量并不会很多,而肠癌患者则会将大便与血混合在一切,且出血量比较高。
3、肠癌的症状会有比较明显的腹痛,而痔疮则没有腹痛的症状,抗癌卫士公众号特约医生杨洪波为大家介绍,大肠有1.5米长,因为患癌部位的不同,导致各个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病灶在大肠的哪个部位,当发展到中晚期都会有腹痛的出现。而且直肠癌的话也会有明显的肛门下坠的感觉。
一眼看出痔疮还是直肠癌
“虽说直肠癌出现便血等症状跟痔疮有些相似,但只要用心观察,这两种病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专家提醒,出现便血的患者可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辨病:
便血颜色:痔疮造成的便血颜色鲜红,便纸粘血,或排便时(便前、便时、便后)滴血、喷血;因肠道肿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数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里,血色暗红,并含有黏液,呈黏液状血便,有时仅为大便表面粘血迹,但便血的现象并不一定每次都发生。
大便形状:痔疮患者一般不会有大变化;肠癌患者常出现排稀烂便,大便变细或有沟槽痕迹的情况也较多见。
排便习惯:痔疮患者一般排便习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肠癌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而且时间拉长,实际上是由于肠道受肿瘤脱落物的刺激,令患者老有便意感,老觉得未排尽所致。

3种便便揭示的身体问题
1、黑色便便:胃、十二指肠出血
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即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也可能是高位小肠出血的表现,如空肠、回肠。这些部位因为离肛门比较远,出血后血液在肠道要停留比较长的时间,鲜血也变成了黑色,所以便便也是“黑色”的。值得注意的是,胃和食管出血量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呕血”和血便。
当然,要先排除你是不是吃了动物血、肝脏、某些中药,它们都会让便便变黑。
2、鲜血便便:痔疮、肠息肉
当便便中带着新鲜的血液时,一般出血部位离肛门不远,而且多为急性出血。如果量少的话,只会出现丝丝缕缕的血迹,量多的话,就整坨都是红色的。这种出血可能是以下疾病引起的:
痔疮:大便中附有鲜血,有时拉完后还会滴血;
肠息肉: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有多有少,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但是如果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肛裂: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有时是便后滴血。
3、脓血便便: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当粪便中带有脓液,也带有血液时,就叫做脓血便。这种便便往往跟结肠、直肠的肿瘤和炎症有关。如直肠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感染性疾病等。
如何预防直肠癌?
直肠癌病因大多与直肠息肉、慢性炎症及遗传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如能早期发明实时治疗,预后较佳。
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为45岁左右,但如今临床上30岁左右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也是频频出现,这很可能跟年轻人喜欢熬夜、吃夜宵、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此,预防结肠癌要做到“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定期体检”。
建议,四十岁以上人群尽量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未发现问题,可间隔三年再做一次。同时,日常饮食尽量控制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谷类及豆类。蔬菜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含丰富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可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此类蔬菜包括花椰菜、西兰花、芥菜、白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