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
胃息肉可单发,也可有多枚、甚至十几到几十枚,我们常称之为散发性胃息肉。极罕见者可有100枚以上,常为家族遗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胃息肉多数直径为数毫米,有时可见直径大于1厘米的,直径数厘米的息肉少见。
胃息肉是怎么来的?
第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息肉以及胃肿瘤等多种胃部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刺激胃黏膜使其受损,然后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形成胃息肉。
第二,抽烟喝酒也是引起胃息肉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抽烟可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胃增生性息肉的几率,而且烟雾中的致肿瘤物,可影响DNA修复,让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从而引起胃息肉;而酒精可刺激胃粘膜,使其受损,从而出现炎症,然后在炎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胃息肉。

第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造成胃息肉出现的诱因之一,比如长期食用一些腌制、盐渍的食物,也会损伤胃粘膜,使胃上皮增殖、增加内源性突变的几率,诱发胃息肉。
第四,胃息肉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几率。
上述这些就是导致胃息肉的主要因素,如果你不想得胃息肉,平时就要尽量避免这些诱因,做好防护工作。

胃息肉会发展成肿瘤吗?
胃息肉不是胃肿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胃息肉有演变成胃肿瘤的可能,其恶变的几率还需要根据胃息肉的大小、类型、数目、部位、年龄以及上皮间变程度等具体情况才能确定。
比如从胃息肉的类型来看,它可以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占胃息肉的10%~25%,男性比女性多见,恶变率很高,达40%左右。增生性息肉的恶变率为0.3%~0.6%,炎症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低。
还可以从胃息肉的大小来看,一般来说,息肉比较大的,尤其是大于2cm的胃息肉,恶变几率非常高,如果面积很小,那么,恶变几率也会稍微低一些。
所以,息肉是否会恶变以及恶变的几率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而定。但为了安全起见,有胃息肉的人,不管是哪种都应该提高警惕,定期复查,抓紧治疗。

胃息肉可以预防吗?
胃息肉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息肉的发生。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2.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3.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