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脑血栓要点如下:
(1)年龄,发病年龄较高,一般在50~60岁以上,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
(2)病情进展多数缓慢,脑症状需经过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逐渐或阶段性出现;
(3)部分病人病情可自动缓解;急性期意识障碍相对较轻;
(4)前驱症状,一般在发病前有反复的脑缺血发作,发作后常可完全恢复或明显改善,通常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5)一般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
(6)往往同时存在其它脏器(特别是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7)腰椎穿刺,颅内压一般不高,脑脊液清;
(8)有条件可作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
(9)注意与脑栓塞和出血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相鉴别。
(10)发病多在安静或活动后休息状态下起病。在血压相对较低、脑血液流速相对变慢的情况下血栓易于形成,所以多数患者常在夜间睡眠中发病,有人称“半夜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