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历来有药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民族传统习惯,食疗是瑶族传统治疗方法之一。药食同用的目的,在于加强药物的疗效,减缓药物的毒副作用,起到引经入络、扶正祛邪、便于服用作用。食疗对防治疾病,增强体质均有一定的疗效,对治疗疾病起着保障作用。
对于中风患者来讲,也不例外。饮食的营养与否,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营养,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很有用处的,而且人处于生病期间,本身营养流失的就比较快,所以就更需要加强营养的补充了,对于中风患者也是这样的。
北京瑶医医院康复科的专家介绍到,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1)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
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天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天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
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克,脂肪100克,碳水化物300克,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防止反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一般病人饮食治疗
一般病人饮食,热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克/天,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克。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毫克/天。应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毫克以内。
碳水化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克以内,但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时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克以上。进餐制度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
各种食物有它的营养特性,也有一定的药物特性。在一般情况下,对其人体进行综合的调节。因此饮食与否的得当,主要在于物质的功能间的动态平衡。也可以认为是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其药性的吸收两者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瑶医食疗的根本原则是运用食物来调整机体的盈亏,使受到干扰或破坏的盈亏两方面恢复其平衡状态。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知道了该怎样给中风患者增加营养了吧?只有营养补充的好,患者才有更好的精力去接受下面的治疗,如果连好的身体都没有,那么就更谈不上治疗了,所以我们要重视中风患者的营养补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