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 唐代:孟浩然
不知不觉“立秋”就要到了,明天就是“立秋”了,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虽然带着一个“秋”字,但立秋的到来和真正凉爽的秋天到来中间还隔着很大一段距离。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虽然一时暑气难消,但总体来讲天气逐渐变凉,同时早晚温差变大,往往白天热夜晚凉爽。由于立秋之后还有一伏,所以立秋之后还会出现高温天气,这种天气往往要持续到九月中旬才能真正凉爽起来。
立秋有哪些习俗呢?
迎秋:在古代,立秋被称为立秋节,是很重要的节日。早在周代,每逢立秋日,天子都要亲率诸侯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立秋日帝王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
啃秋:立秋这天有“啃秋”或“咬秋”的习俗。人们要啃西瓜,甚至浙江的一些地区还有西瓜和烧酒一起吃的习俗,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免除痱子、腹泻、疟疾等疾病。
贴秋膘: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通常胃口都不太好,体重会下降,称为“苦夏”。立秋之后,夏季结束了,自然要把丢失的体重找回来。而且随着秋天气温的下降,人们的胃口也逐渐好了起来。所以自然要做些好菜补一补,同时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存些能量。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还要注意以下饮食调养: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等。
2、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秋燥时节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
3、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类等。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的天气,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4、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等。